近日,一份來自
Navigant Research
的自動駕駛研究報告為 18 汽車廠商、供應商和技術公司進行了一次綜合排名。
其中,傳統汽車廠商憑藉數十年的行業經驗,在這場自動駕駛的佈局中暫時取得了領先優勢。以下為榜單前 10 名:
剩餘排名依次為:標緻雪鐵龍(PSA)、特斯拉、豐田、采埃孚(ZF)、本田、Uber、nuTonomy、百度。
Navigant Research 的報告根據這 18 家汽車廠商、供應商和技術公司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策略和執行情況,引入 10 項標準來進行量化評分,包括:願景、市場策略、合作關係、生產策略、技術能力、銷售能力、量產能力、產品品質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能力以及可持續能力。
此外,這份報告還在策略(Strategy)和執行(Execution)的兩個維度上,將這些公司劃分為 4 個梯隊:領導者(Leader)、競爭者(Contender)、挑戰者(Challenger)和追隨者(Follower)。
從整體排名和梯隊劃分來看,自動駕駛目前的競爭態勢——傳統車企完勝互聯網公司及相關創新企業。
四大車企位列第一梯隊
根據 Navigant 的說法,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公司、雷諾-日產和戴姆勒在自動駕駛上佔據有利位置。
據雷鋒網瞭解,上述 4 家汽車廠商已經開發出了有針對性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他們也對外透露了未來這一技術的詳細計畫,並通過戰略合作與投資並購去實現這一目標。
福特汽車:在 CEO Mark Fields 的領導下,福特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全速前進。據雷鋒網瞭解,福特已經投資了雷射雷達製造商 Velodyne,Civil Maps 和人工智慧公司 Argo AI,並收購汽車共用初創公司 Chariot。Fields 表示,福特將在密西根州的 Flat Rock Assembly 工廠投資 7 億美元,用於開發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車輛在某些環境中不需要人為干預。福特還計畫在 2021 年量產 L4 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進行商業運營,例如用於汽車共用和分時租賃。
通用汽車:通用一直也在做出類似努力,例如投資汽車共用平臺 Lyft 並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Cruise Automation。通用汽車 CEO Mary Barra 在去年 12 月表示,2017 年通用汽車將開始在密西根州的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車輛測試。
雷諾-日產:雷諾-日產聯盟早就推出了 ADAS 系統。去年,雷諾-日產的工程師將這一技術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在美國,日產 Leaf 將搭載第二代 ADAS 系統。日產董事長 Carlos Ghosn 表示,他們計畫在 2020 年開始量產自動駕駛汽車。
戴姆勒:這家汽車廠商在開發 ADAS 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發佈了類似於特斯拉的版自動駕駛功能,搭載在梅賽德斯-賓士 S 級和 E 級車型上。戴姆勒表示將與 Uber 合作,將自動駕駛汽車用於汽車共用服務。
寶馬、富豪、大眾集團、現代汽車、特斯拉、標緻雪鐵龍(PSA)和豐田汽車的排名都在上述 4 家汽車廠商之後。
Google 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以及供應商采埃孚(ZF)和德爾福也處於第二波競爭之中。但奇怪的是,同為供應商的博世(Bosch)並未在這份榜單中出現。
本田、Uber、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NuTonomy 和百度也緊隨其後。
為什麼有些公司的排名靠後?
根據 Navigant 的說法,上述排名靠後的公司與領導者(Leader)之間的區別是缺乏合作夥伴、投資或消費者的信任,以及缺乏明確的部署策略和道路技術測試。但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這些因素很可能也會隨之變化。
據雷鋒網瞭解,作為該報告的聯合作者、Navigant 分析師 Sam Abuelsamid 在接受採訪時說,Waymo 的自動駕駛技術因為長時間的積累處於非常領先的位置,但目前仍然需要尋找合作夥伴為其提供整車(比如克萊斯勒、本田),所以其排名相應被拉低。
針對市值剛剛超越了福特和通用的矽谷明星企業特斯拉被列入挑戰者的板塊,Abuelsamid 說,「特斯拉的產品品質、行銷策略、財務的穩定性方面仍有諸多不足,而且其自動駕駛技術水準也難以做到 Level 4 以上的水準。」
對於自動駕駛的實際應用,共用出行是非常適合的場景。雖然 Uber 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但通用和福特同樣在積極佈局類似業務。這也可能是影響評分和排名的因素之一。
而那些小型初創公司,雖有很多創新想法,但它們沒有切實可行的商業化路徑,未來最有可能的出路就是被收購。大公司在收購這些公司以後,便獲得了其自動駕駛技術相關成果和人才,如通用汽車收購 Cuise Automation,後者能為汽車廠商在自動駕駛開發、測試、製造以及量產等方面提供幫助。
事實上,這一報告也從側面反映了汽車廠商與互聯網公司(如穀歌、Uber、百度)、新興技術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尤其是當自動駕駛技術落實到車輛層面時,汽車廠商們的優勢尤為突顯。
當然,Navigant 這份報告呈現出來的結果,因為評選以及評分標準的偏向性不同,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並不具備絕對權威。
畢竟,自動駕駛真正要決出高下,不僅要依靠技術,正如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秦力洪最近在 IT 領袖峰會上所說,未來無人駕駛行業的競爭,是「聯盟」與「聯盟」的競爭,不存在先入為主、錢多話語權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