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陽氣生髮,肝氣當令,影響脾胃,此時的飲食起居也該隨著時令變一變了!
清明過後養生
1、少吃涼食
一些地區還保留過寒食節的習俗,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不過中醫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妥當。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清明前後,屬於肝氣當令,非常容易克伐脾胃,因而脾胃功能相對要弱些,如果此時過多吃寒涼的食物,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不利於食物正常消化和吸收。
不僅如此,最近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也是忽高忽低,晝夜溫差也處於比較大的階段。這種情況下,人體腸胃會比較敏感,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多吃寒涼的食物可能更容易引發疾病,所以要清明前後,還是建議少吃涼食。
2、常吃二甜
清明時節,建議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來滋補脾胃,既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也對肝氣的疏泄有幫助。最值得推薦的就是山藥和大棗了。
山藥
味甘性平、健脾益氣,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能有效預防胃炎、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的復發,煮粥、炒菜均可。
大棗
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3、常吃三菜
韭菜
所謂“春韭貴如油”,韭菜在春天品質最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能排出身體毒素。而且韭菜是溫性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利於人體生髮陽氣,在補腎的同時,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炒雞蛋或做成韭菜盒子,都很不錯。
苦菊
清明節氣時如果肝火太旺會引燃心火,這兩堆火要是一併燒起來問題可就大了,比如容易出現口瘡、口腔潰瘍、牙疼、長痘等。苦菊能清熱去肝火,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嫩綠的,微苦,很爽口,洗淨以後涼拌就能吃。
馬齒莧
清明節也是踏青的好季節,很多朋友喜歡采些野菜。野菜性偏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其中,馬齒莧是最流行的。把采來的馬齒莧去掉根和老莖,洗淨後需用滾開的水焯大約一分鐘再撈出來,並切段放入盤中。吃時可以拌些蒜泥,再加上醋和薑,這樣會起到驅寒的作用。
#p#副標題#e#
清明慎吃三種食物
1、慎食野菜
很多人趁踏青、祭祖之時捎上點路邊的野菜,這在江南一帶極為常見。野菜在充斥大魚大肉的城市倍受追捧,野菜雖美,也不可不擇而食之,有些野菜是有毒的,如果是公路邊或已經受到污染的水渠邊的野菜,則含有鉛、汞等重金屬或其他污染物,食用後也會中毒。為了保持野菜的營養價值,專家建議最好採用蒸、焯、做湯或做餡等方法食用,野菜涼拌也當注意加工環節的衛生。
2、慎食田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民間有“清明螺,勝似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薑、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田螺有很多來自於排污口,又是大量寄生蟲的宿主,很容易引發甲肝、霍亂以及其他腸道傳染病,因此市場買回的田螺要放養三天,在盆中滴上幾滴麻油或菜油,讓田螺排盡腸腔內的泥質汙物,每天換水幾次,用刷子刷淨、絞去尾部,焯水後高溫加熱、炒熟、燜透。
3、慎食青團
有些地方的習俗,清明節吃的是扁扁的清明,有糖皮的、青皮的和白皮的,糖皮是用紅糖糅合著糯米做的,內包蔥油餡,青皮的就是比較普遍的用艾草糅合糯米做的,內包芝麻餡,白皮的就是糯米,內包雪菜餡。往北走,清明變成了青團子,餡料就更豐富了,只要想到的材料都可以往裡包,只是皮只有一種,就是艾草糅合糯米。做青團用的糯米,有些地方也叫江米,這是一種很難消化的食材,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還是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青團要趁熱吃,冷卻後澱粉老化,不僅口感變差,消化吸收率隨之降低,也易感染腸道疾病。青團不宜和大量油脂或刺激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加重腸胃負擔,宜與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有整腸作用的優酪乳或有助消化的山楂一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