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到底是前掌落地跑還是後跟落地跑?

這兩者似乎從來就爭議不斷,大師試著給大家解釋兩者到孰好孰劣?

首先對這兩種跑法先有個定義,所謂前掌落地跑,並不是指用腳尖腳趾跑步,而是指落地時用前腳掌落地,後跟也要落地,但幾乎不受力或者輕微受力。赤足跑、極簡跑鞋跑以及《跑步,該怎麼跑》一書所說的姿勢跑法在大師看來都可以歸於這類跑法,這種跑法的好處能利用足弓的彈性緩衝跑步所帶來的衝擊力,並能有效防止落地腳過於前伸。過於前伸是有危害的,會導致落地腳在身體重心前方,而落地腳在身體重心前方往往會造成膝蓋伸直從而產生刹車效應,這種效應會導致地面反作用力加劇,不僅難以提速還會對膝蓋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會震盪到腦部,同時這種過於前伸往往是由大步幅造成的,因為大步幅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落地腳過於前伸。

國外長跑名將普利方丹和拉瑟維綸的跑姿,他們的跑姿都是很典型的前掌落地,身體微微前傾,大腿抬起,自然帶動小腿,大腿放下,小腿也自然下落,腳落地正好幾乎在身體重心下方,和上圖完全不同。

據統計,膝關節的傷病是跑步的頭號殺手,佔據了跑步損傷的37%,所以,前掌落地跑的推崇者說這種跑法能減少膝蓋損傷,這的確是的,但號稱永不受傷,那就誇張了。為什麼呢?雖然前掌落地跑對膝蓋壓力小了,但是對足弓、腳踝附近韌帶以及小腿後側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壓力大了,很多人剛開始這種跑法,小腿後方的肌肉酸疼就是這種小腿肌肉壓力大的不適應反應。肌肉酸痛還算小事,畢竟肌肉恢復起來快,但如果造成足弓和腳踝附近韌帶的損傷,則恢復就很慢,恢復得按月計。腳踝也是受傷的第二大戶,受傷比例也高達20-30%。

後跟落地跑,這是大部分人剛開始跑所採用的一個“傳統”跑姿,這裡不再多描述,相信絕大部分人都瞭解,但有些要點可能大部分人不掌握的,一個良好的後跟落地跑應該是:後跟落地,同時前掌也著地或接近著地狀態,但很少著力或不受力,後跟落地後迅速過度到前掌,這種過度方式也起到了緩衝的作用,然後前掌蹬地離地。其他的要求和前掌落地跑一樣,上半身正直,落地腳在身體重心下方,而不過度前伸,落地腳的膝蓋微曲。

但不少人在跑的時候,往往落地腳過於前伸,膝蓋摒直,步幅過大,這是跑步所忌諱的姿勢。同時受力肌群主要是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和腳後跟,這樣跟骨痛就比較容易發生,而股四頭肌是保護膝蓋支撐力的主要肌群,當股四頭肌比較孱弱或者跑量增大時,膝蓋也就容易疼痛。

另外,由於後跟落地跑,容易形成腳尖上鉤的姿勢,這會容易引發脛骨前肌疼(外脛夾),一般會覺得是小腿迎面骨疼痛,其實是脛骨前肌疲勞。後跟落地和前掌落地跑的區別在於受力肌群不同,還有就是腳接觸地面時間較長,畢竟從腳跟過度到腳掌需要點點時間,這和前掌直接受力發力有不同,所以,相對來說,步頻不易提高,速度也相對不容易加上去,除非提高步幅,提高步幅就對肌肉要求更高,肌肉受傷的概率就高了。

好,下面,大師來總結下這兩種跑法同與不同:

敲黑板(鐺鐺鐺),睡著的同學醒醒,最後總結來了:

1、 選前掌或後跟,看你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如果你的足踝部力量較差,那麼就選用後跟落地跑,如果你的短板在膝蓋,那麼就選前掌落地跑,最好是兩種方法都會,交換著來跑。

2、 兩種跑姿都需注意:要保持上身正直,在有含胸駝背習慣下,甚至要挺髖以保持正直,眼睛直視,落地腳的膝蓋微曲,落地腳要在身體重心的下方,而不是身體重心的前方,高步頻(180左右),小步幅(肌肉力量上去了就可以擴大步幅),並且保持上半身上下跳動位移幅度最小。

3、 無論哪種落地跑法,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這點非常重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