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選書就像選朋友,你選對了嗎?

【精讀君曰】

今天,精讀君想問你3個問題:

你算過,你一輩子能讀多少本書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一點堅硬的閱讀?

選書類似膳食,講究平衡,你會怎麼組合?

今天推送第11課《選書》,想瞭解第12課《閱讀品質》,請移步第一條。

《第11課:選書》

Q1:為什麼書要挑著讀?

A:

1、時間資源有限,一輩子能讀的書數量十分有限。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有一天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想算算自己一生能讀多少書呢?一輩子的讀書時間,除以每本書的閱讀時間,就可以算出大約能讀多少本書。算出答案後,芥川龍之介竟然禁不住大哭一場。為什麼?因為他發現:自己一生頂多能讀3000-4000本書。

而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書,數以十萬百萬計。因此讀書不能不選擇,不能不安排。有些書大可以不讀,有些書應該先讀,有些書不急著讀。

2、唯讀自己喜歡的書,會導致資訊過窄、創意不足。培根有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世間萬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中,沒有一門學問是孤立絕緣的,比如說政治學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於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攻政治學,越前進就會覺得感困難。

用教育家朱光潛的話說,這就像老鼠鑽牛角,愈鑽愈窄,尋不著出路。學習都是這樣,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學習任何知識所要遵守的程式。

作家張鐵說,唯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像是進入了一個認知的叢林,我們無法走出“自我”這個陷阱。固化的欣賞口味與閱讀取向,很可能讓我們無法擁抱更為廣闊的世界,甚至讓我們的想像力開始萎縮。

3、我們需要堅硬的閱讀。閱讀可以用作休閒消遣,譬如刷微信、看微博,很多時間都是為休閒而讀,但從根本上來說,閱讀是為了提升理解力、認知力。休閒閱讀,在理解力這個意義上,只會讓人原地踏步,無法讓人認知到更廣闊的世界。

之所以談這點,是很多人讀書有個誤區,經典不讀、長的不讀、難的不讀。真正能提升認知水準的,需要一種堅硬的閱讀,一種費心竭力的閱讀,一種激發深度思考的閱讀。

當然,這裡的堅硬度有個合適的範圍,最好是跳一跳能夠夠得上的。以幼稚園的水準去讀文言文,自然無法完成。

人性是懶的,在閱讀上會更偏好于愉悅的閱讀,而堅硬的閱讀需要大量消耗你的認知資源,即所謂的“燒腦”。

特別需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讀的時候一是要放慢閱讀速度,二是可以先讀一些有助於理解本書的作品,比如簡化版、插圖版、解讀版、科普版等。

Q2:怎樣選書?

A:

1、弄清楚讀書的目標。讀書是學習的手段。如何選書,首先回到讀書的目標這一前提。郝明義將閱讀分成了四類:

①主食閱讀,是針對人生在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這一類閱讀像是讓我們有飽足感的主食,因此也稱為“生存需求的閱讀”。

②美食閱讀,不求針對你人生的現實問題提出直接的解決之道,卻可能幫助我們從一個看來間接,但卻根本的方向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這種閱讀主要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深處的共鳴與思想深處的結晶,猶如飲食分類裡的“美食”,因而稱為“思想需求的閱讀”。

③蔬果閱讀,為了幫助我們查證閱讀過程中不瞭解的字義、語義、典故與出處,像是飲食裡的蔬菜、水果,因此稱為“工具需求的閱讀”。

④甜點閱讀,和前面三種的不同之處,是一種沒有一定的目的,不為了尋求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不為了尋找思想的結晶,也不為了參考或查證,閱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是一種休閒活動,猶如飲食裡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因而稱為“休閒需求的閱讀”。

由此,我們選書的首要考慮因素就轉化為:目前的你需要哪種飲食了。例如如果你急需補充工作中的必備知識,那麼當下的你就需要展開主食閱讀。

2、找出備選書單。當確定閱讀目標,以及閱讀主題後,你就可以通過搜索找出該主題的備選書籍。

①從主題書單入手:知名機構、領域專家、讀書社群等開列出的不同主題書單,包括精讀君等開列的主題書單,都可作初步參考。

②從書籍電商網站書籍分類入手:電商網站一般都會對所售書籍進行大致分類,通過不同類別也可初步篩選相關主題書籍。

③從推薦引擎入手:當你在電商網站篩選出相關主題書籍後,網站一般會根據你的選書偏向向你推薦相關書籍,這也可作為初選的一個方法。

④從關鍵字入手:直接在搜尋引擎上輸入所要閱讀書籍的關鍵字也可進行初步篩選。

⑤從參考書目入手:書籍往往會提供寫作本書的參考、引用書目,或者推薦的拓展閱讀書目,這些也可以參考。

3、在備選書單中挑選出有價值的書。

①首先要判斷是否是經典。所謂的經典,就是經過時間的篩選和淘汰後,仍然對當前和未來有閱讀價值的書。

金克木說:“只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因此,有些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者說必備的知識基礎。

比如,唯讀過《紅樓夢》本書,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唯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本書,那只能算是知道別人講的《紅樓夢》。所以《紅樓夢》就是一切有關它的書的基礎。”

②如果不是經典,再通過以下七個方法來判斷價值度。一看出版社:每個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長。儘量選擇在特定領域裡知名的出版社。

例如,商務印書館偏向於學術性的內容,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要以文學類為主,三聯出版社則偏向於社科類書籍等。二看作者:靠譜的作者,寫出的內容更靠譜。三看版次和印次:次數越多,內容越有價值。

四看“編”與“著”:“著”的意思是原創成分更多,“編”的意思是“拿來放在一起”,因此自然要優選“著作”。五看參考文獻:如果書後沒有詳盡的“參考文獻”列表,那這本書不值得讀。六看書評、推薦序、前言、目錄以及後記:這些部分可以大致告訴你該書的主要內容,特別要注意序言中所提及的該書閱讀物件的相關內容。七試讀部分章節:如果你可以線上閱讀書籍的部分章節,那麼你即可流覽其中的章節內容,判斷是否符合自己需求。

思考題:

①你選書是認真的,還是隨便的?

②如果你一個月只能精讀一本書,三十年只能讀不到400本書,你覺得書應該怎麼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