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為何蘋果三星不用搶,而國產機要搶購?

市場一直有2類逆潮流發展的產品,一個是儲存產品,一個是手機,它們都是電子產品,本應根據技術的發展而降低售價和提高產量,然而它們偏偏都唱了反調,一個瘋狂漲價,一個瘋狂搶購。要問消費者能幹嘛,除了不看不買,剩下也就只有暗暗的吐槽份了。

搶購=饑餓行銷?

說到搶購肯定離不開這個詞,它就是饑餓行銷,要談這個必然要提的就是蘋果手機了,當年的巔峰之作iPhone 4系列就引起了市場轟動,當年一機難求,黃牛能把價格炒上天,甚至在發售半年之後價格依然堅挺,甚至還比原價高出不少,雖然現在看來瘋狂追捧消費品顯得十分不理性,但毫無疑問當年蘋果公司的行銷策略是十分成功的,銷量與口碑雙贏。

不過隨著其他廠商發力,蘋果手機與安卓手機間的體驗差距越來越小,某些方面安卓手機還實現了反超,再繼續限制供貨不是上策,加上消費者也識破了這種套路,更是難奏效。所以蘋果後續幾代產品除了早期供應較少造成缺貨現象之外,後面的時間都敞開來賣,供貨非常充足。

所以明知饑餓行銷再不好使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再次思考一下:為何國產手機搶購風潮還會越演越烈呢?

“產能還在爬坡當中”

搶購這詞除了想起蘋果之外,我們的互聯網“小奇跡”小米公司也算個代言人,從發家之初一直就是搶購模式,其他廠商看見這種模式如此吃香,也紛紛搞起了搶購,老實講,效果還真的不賴。在多次搶購無果後,粉絲們哭訴道:為什麼你們家的手機那麼難買?我F5都刷爛還是搶不到!!! 廠商往往會鄭重其事的回你一句:我們的產能還在爬坡當中,並不是故意在饑餓行銷。

當然產業鏈受制於人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型號的手機開放了一批又一批的搶購,發售幾個月後依然維持無貨/搶購的狀態又是怎麼解釋呢?不死心的朋友在查詢購買資訊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搶購機型往往是標配版裸機沒貨,而電商定制的豪華套餐版卻是穩定供應。同樣原理的還有線上一機難求的機型,線上下加幾百塊就能輕鬆入手。

廠商開心就好

搶購模式屢試不爽,萬試萬靈的核心原因正是該模式對廠商的銷售十分有利,推行搶購的廠商基本是以線上為主要銷售管道,在缺少線下以及運營商管道的情況,只能通過線上的曝光,話題行銷來取得關注度,從而把商品推銷出去,所以抓住物以稀為貴的消費心理,長期缺貨,搶購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保持商品的競爭力。

但心理遊戲始終是有個度的,把消費者心理挑逗到一定程度還不兌現承諾的話,消費者會出現強烈的反彈,所以面對自爆危機廠商依然要邁入開放銷售的階段,很遺憾廠商表示“老哥,我辦不到”!

對於實體經濟來說,庫存管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對於新生產的手機來說,初期由於生產工藝不成熟成本普遍較高,如果一台手機成本為一千,囤十萬台的話就意味著一個億被套牢,更不用說摩爾定律的緣故,囤的產品很容易因為賣不出去而面臨的降價風險。畢竟不是人人都像蘋果那麼好賣跟賺錢,在權衡利潤與銷售的情況,廠商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輕庫存的做法,往往要等這批貨賣掉資金回籠後才敢下下一批貨的訂單,於是就有了當前一批批搶購的現象。

雖然這樣的做法能一定程度上保持產品的熱度,但也表示手機的獲利週期延長,主打性價比低利潤的產品往往要賣到上百萬台才開始叫賺錢,但往往到了這個節點,自家的新手機又是時間推出了,於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搶購潮。

大量現貨就是良心企業?

在當今這個極速時代,凡事都講求速度,買東西自然也要快,付款快,到貨也要快,你要消費者付款後等個十天八天是很煎熬的,更別說還買不到了。很多消費者表示:搶購都是耍猴,我都無視,我只認現貨銷售的!(恩,有個性)

現貨很重要,但是大量現在同樣會有弊端,第一點就是大量現貨必然會導致品控問題幾率增大,君不見三桑諾特7一炸炸穿天,只能召回,三星帝國有完整產業鏈都會出這樣的烏龍,更不用說小規模的放量都會有各種小毛小病的國產機,一旦大規模放量可想而知(可以參考粗糧 Note2 事件 )。小量現貨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有一定好處,在銷售過程中發展什麼大問題,還能在下一批貨上進行修繕,不用一黑黑到底。

大量現貨還有問題就是會造成上面提到的庫存問題,有著庫存壓力的廠商急於變現,肯定會想方設法把產品賣出去,到時耍什麼花招,買單的只會是消費者。

其實說了這麼多,更多的像是在解釋搶購潮如何順應廠商的生存環境,一步步變為主流,可見搶購確實有自身的價值,一味的否定並不可取。雖然搶購確實有種被耍猴的感覺,不過能搶到的話還是很高興的,廠商何不通過趣味遊戲的方式來設計搶購環節,增加隨機性讓消費者參與其中,打擊黃牛的同時,還能盡可能的降低搶購對自身品牌的不良影響,何樂而不為?不然一味純拼網速跟手速外加外掛技術,這種銷售手段必須給個大差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