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代詩人杜牧寫下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千古傳唱,似乎奠定了清明節“清冷傷情”的情緒基調。
翻看傳統舊曆,舊時清明節前一兩日被稱為寒食節,由於兩節相近,後來便融成一個節令。
既然,現在掃墓越來越像春遊
那麼在踏青之後吃點什麼才應景呢?
快來看看權威解答——
『 寒食粥 』
寒食粥,源于春秋晉文公重耳追祭功臣介子推焚身之日的寒食節。後衍化為清明祭祖掃墓的風俗而流傳下來。
古時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借此紀念。寒食粥品類繁多,較常食用的有楊花粥、梅花粥、杏酪、冬淩、桃花粥、乾粥、大麥粥等。
『 蛇盤兔 』
蛇盤兔是山陝西北地方廣泛流傳的漢族傳統小吃。在清明時節,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孝義的介子推,就用麵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
而且,在當地方言中“蛇盤兔”與“必定富”諧音,寄託著人人們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就是現在流傳下來人們一直念叨的老話“蛇盤兔,一定富”。
『 青團 』
青團是江浙人民的摯愛,小饃最喜歡的是豆沙餡的,漿麥草的嫩汁拌入糯米粉中,煞是好看。雖說是糯米甜點,但吃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甜膩!
由於清明節之後漿麥草就老了,所以清明節前吃的青團子是最為清冽不過了!
『 饊子 』
饊子在古代為寒食節的寒具,饊子以糯粉和麵,入少鹽,扭為環釧狀,熱油下鍋,酥脆不已。畢竟是油炸零食,白口吃一會就膩了,所以小饃還是最喜歡在麻辣燙中加入饊子。
『 春餅 』
據說每年春天北京人愛吃一樣東西——春餅!小饃曾經在唐蔡路菜場對面吃過一回驚為天人的春餅!
春餅的皮比烤鴨皮還要大,更有嚼勁!既可以包裹著素菜絲,也能夾著醬肉吃。
『 清明果 』
清明果乍一看很像綠色的餃子,但是風味可是截然不同。
清明果有甜鹹兩種口味,素餡或包裹著芝麻、或桂花、或豆沙,入口生津甜蜜不已;葷餡則是包入臘肉、冬筍、香菇丁,鹹香撲鼻,甚是好吃!
『 清明螺 』
清明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螺螄一肉百味,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小饃最喜歡的是自己動手做螺螄,濃油赤醬,甜辣無比!
『 紅棗糕 』
清明節被稱為寒食節,意思是吃冷食。在小饃還是高中生的時候,棗泥糕就火遍大街小巷了,大部分美食都要趁熱吃,紅棗糕偏偏最奇怪,涼了之後的口感層次居然更加豐富。
所以清明節吃寒食——紅棗糕最為合適!紅棗補血益氣,女孩子應該多食。
今天小饃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您還想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美食資訊,動動小手,點擊訂閱,繼續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