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屬於哪種人?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
在地面匍匐的人;
在樹上爬的人;
乘飛機的人。
第一種人,沒有決斷力,意識不到什麼東西或情感,是自己“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糾結於過去,對未來感到不安,又無法活在當下;
第二種人,雖然意識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卻猶豫不決,容易回到解放前;
第三種人,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充滿勇氣,能夠在機緣巧合下邂逅必要的人、事、物,俯瞰各種不同的人生風景,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你屬於哪種人?
【二】
什麼是自在力?
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越容易掌控生活,也就越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和改變。
然而這一點,說易做難。雖然我們明白人生的很多大道理,卻似乎依然過不好眼前的生活。實際上,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符合社會標準,向他人看齊的二手生活。
因此,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種,或者第二種人。
而山下英子告訴我們,有一種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成為第三種人,達到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這種力量,就是自在力。
什麼是自在力?
自在,即本初、自然。自在力是一種能夠説明我們認識自己,以自我為軸心,釋放生命的熱情,從而掌控生活的力量。也就是說,幫助你尋找“當下的自我”,超越自己和他人的願望和期待,實現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以真實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
那麼,要怎樣尋找“當下的自我”呢?
自在力告訴我們,從內在、物品、場(空間)多角度強化“當下的自我”。
具體說來,就是通過物品,通過你與物品的關係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你與其他人的關係,認識這個世界,確立自我為軸心的生活方式,從而掌握自己的命運,然後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決定,並自己承擔責任。
【三】
自在力能夠帶給我們哪些幫助?
1認清自我
學會斷舍離,即生活的減法哲學。
心理學家史蒂文·賴斯提出:
收集,是成就人生的16種基本欲望之一,它的生物性來源是動物儲存食物和其他生存必需品的本能。
但山下英子告訴你,如果一味收集物品,不知道放手,最後就有可能活得像棲息在泥潭中的鯰魚一般。
因此,一切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人、事、物,都應該斷舍離。在這個過程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過剩”的東西。
譬如過剩的資訊,它使我們的思考停滯不前。
就好像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句話說的:
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市,時間腐蝕著一切建築,把高樓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會被沙子掩埋。所以我們淚流滿面,步步回頭,可是只能往前走。
2相信自我
獲得俯瞰力,即心靈的加法哲學。
重新審視那些理所當然的價值觀,看看那些價值觀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力求在生活中以自己為軸心,深入瞭解自己,認清自己的想法。
正如個體心理學所指出的:
生活經歷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我們對生活經歷的理解決定了我們是誰。環境並不能決定人生的意義,真正會影響人生的是我們對環境的理解和解讀。
也就是說,你將過怎樣的生活,全在於你如何去理解和定義。
3解放自我
達到自在力的境界,此即人生的乘法哲學。
山下英子指出:
人生真正的自由,就是經濟上的自立,身體上的自由,心靈上的自在。即身體健康,在金錢上不受限制,精神不受束縛。心靈自由,並沒有量化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感受,例如自己是不是舒適、輕鬆、愉悅的。
自在力讓你有意識地整理自我,解放自我,從而獲得無限的開放感,獲得生命的自立、自由與自在。“有真才實學”或者“一流”的人,在工作上,都擁有這種自在力。
那麼,我們該怎樣獲得這種能力呢?
【四】
如何獲得自在力?
總的來說,需要我們先通過斷舍離,用減法來面對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再透過俯瞰力,用加法來認識更深層的自我;最終,獲得自在力,用乘法邁向人生的制高點。
山下英子指出:
我們從身邊顯而易見的人、事、物著手,通過思考、判斷、篩選這些基本的行動,磨礪心中本來就具有的思考、感覺和感受的能力,使之呈現螺旋式的上升,得到更深刻的洞察、更高遠的觀點,更廣闊的視野的欲求,然後運用它們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保持自在的人生狀態。
可能有些抽象,我們再用一張圖來理解這個過程: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過程具體如何實現:
1確立自我軸心
所謂自我軸心,就是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來做選擇和決定,而不是把他人的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將責任轉嫁他人,也不會對他人過分期待和苛求。
做到這一點,將幫助你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衡量與他人的距離,否則,就會因為距離太近而受到攻擊,或者因為被拒絕而受到傷害。
比如丈夫找小三的女性,她們痛苦,無法自拔:丈夫為什麼要出軌,第三者是怎樣的人,怎樣挽回丈夫的心……而如果以自我為軸心,則應該考慮:自己還愛這個男人嗎?鄰居怎麼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2獲得俯瞰力
在以物品為媒介採取斷舍離的行動之後,俯瞰作為平衡機制的一種生命機能,帶你瞭解事物本質,認識當下的自己,並接納自己。
需要做的,就是丟棄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事物,對人生偶爾的艱難作出樂趣的解釋。
例如,總嚷嚷自己太胖了,要減肥的人,首先應該告訴自己:雖然有點胖,但感恩當前的健康。再想:如果再瘦一點,就能穿上那件衣服了。將焦點放在希望上。
3掌握自在力
首先,通過原始佛教的宇宙觀,即佛教三法印,瞭解人生真諦:
諸行無常:世間萬物,無時不在變異幻滅之中,刹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
諸法無我,世間萬物,無所謂“我”之實體;
一切皆苦,世間萬物皆為痛苦。
在此基礎上,山下英子又加了一句:涅槃寂靜,用這四句話來解釋人生的內心內容。
其次,以俯瞰的戰略,也就是冥想,俯瞰時間、空間和關係。
最後,付諸捨棄物品的實踐。觀察物品,去除雜蕪,可以從整理物品和書籍開始。
總之,如果能夠日復一日地堅持實踐,就能實現自在力的境界,從而自然地思考、感覺、感受,關照他人、世人和社會,又能自在地以自我為軸心去發表言論,做出行動,與世界甚至宇宙整體達到和諧。
李銀河曾說過:人能否自由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自身的願望。有的人可以終身陷自我於囹圄之中,無法自由徜徉。其實人只要願意,就可以走出這些囹圄,過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