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面膜的功效並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敷面膜總是比抹面霜要多那麼一丟丟儀式感……
所以如果你打算入坑一款面膜,該怎麼選呢?
1.面貼型
作用原理:儘管面貼型面膜的材質五花八門(紙質、棉纖維、透明凝膠等),但其實差別並不大,都是讓材質上附著的護膚產品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停留在面部,使其中的水分浸潤角質層。
一些新型面貼型面膜的材質追求盡可能隔離空氣,使擴張毛孔,促進局部皮膚升溫的作用更明顯。如果加入促滲的成分,還可以促進美白、抗氧化成分的滲入。
這種面膜可能是最符合我們對“面膜”的第一印象的,功能五花八門,從補水美白到抗衰老提拉等等。
使用注意:這類面膜中為了防止受到細菌污染,會加入較大量的防腐劑,防腐劑由於促滲作用會更容易滲入皮膚,引起敏感的問題。所以,即使面膜中的防腐劑含量符合標準,過敏性皮膚也要慎用,更不可頻繁使用。
此外,即使不是敏感肌,過量的面膜,仍然可能造成肌膚的敏感、泛紅;而過量的保濕則可能引起痘痘。
爆款代表:SK-II前男友面膜
這款其實是SK-II家的基礎款面膜。依我自己的使用經驗,它還是偏向於輕微的平滑代謝角質,穩定皮膚狀態,增加皮膚通透性。作為一個整體改善皮膚基礎狀態的面膜來說,它是勝任的。
2.膏霜型
作用原理:膏霜型面膜的外觀更接近於保濕霜,不過成分配比上有所不同,或多或少都有成膜劑的加入,可以形成柔膚膜,起到隔離空氣、增加皮膚溫度、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很多免洗睡眠面膜都屬於這種,但我經常蹭到枕頭上……
使用注意:在使用時,這類面膜使用量不同,成膜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某種程度上滋潤的保濕霜,塗厚點也可以起到膏霜型面膜的作用,而一些免洗膏霜型面膜控制好用量,當作保濕霜用其實效果也不錯。
爆款代表
彼得羅夫青瓜面膜曾經有一段時間很火,現在還是時不時的出來露個臉。不得不說,青瓜面膜的賣相很好,透明翠綠,看起來就尤其適合炎熱的夏季。彼得羅夫,或者類似的青瓜面膜,很適合用來保濕,夏季冰鎮之後也可以用作鎮靜類面膜。
3.剝離型
作用原理:剝離型面膜塗抹在皮膚上十幾分鐘後能形成一層可撕去的薄膜。剝離型面膜中成膜劑成分更多,塗抹在皮膚十幾分鐘後,隨著水分揮發能形成一層固態的薄膜,揭去薄膜過程中,面膜裡吸附劑附著的皮膚油脂和污垢也會隨之剝離,這樣可以起到去除老化角質的作用。一些粘合力高的剝離型面膜,還可以粘著住黑頭的頂端,把黑頭拔出。完整撕下這種面膜的感覺真的特別爽……這種面膜中大家更為熟悉的可能是各種黑頭面膜。
使用注意:剝離過程對皮膚的刺激性也較大。這類面膜使用時塗得太多會不容易成膜,太厚了水分不易揮發;塗得太少,無法形成連續的薄膜,剝離時容易斷裂。
4.黏土型
作用原理:粘土型面膜主要是由均勻細膩的粉末配合水和油性成分等混合而成,外觀是膏狀的。還有一些原材料是粉狀的,自己加入水來調和成糊狀使用。粉末一般是多孔有吸附作用的成分,比如高嶺土、活性炭等;還有一些潤滑作用的粉類,比如滑石粉、鈦白粉、無水矽酸鹽、澱粉等。很火的“發光面膜”中的黑罐、白罐都屬於這種,此外還有大家熟悉的綠泥、白泥之類的。
使用注意:這類面膜中的多孔粉末表面積很大,可以吸附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所以這類面膜清潔作用較強,比較適合油性皮膚使用。
最後想告訴大家,儘管市面上面膜產品種類繁多,宣稱的功能也不一而足,但實際上,面膜最靠譜的功能是:清潔+保濕。
面膜是否可以長時間連續用,要根據個人膚質、使用方法、所處環境等諸多因素來決定。個人覺得關鍵並不是能不能長期連續用,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
面膜的作用並不是不可代替的,日常的清潔保濕產品就能完全勝任,或許很多只是在使用感上更迎合一些消費者的感受,短時營造皮膚柔潤明亮的視覺效果。
另外還有一種泡泡類面膜,其實可以作為一個清潔類面膜使用。至於用完臉部光亮通透性增加,通常剛剛洗完臉也能看到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