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事,終一生。”還有人記得這句出自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主題語嗎?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一群“醫生”,專給文物治病的頂級文物修復師,他們把整個青春都獻給了這些靜默的文物,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
很多人都說,這部紀錄片說的就是匠心精神。那到底什麼是匠心?
匠心是精雕細琢,是一絲不苟,是沉穩平和。匠人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他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這就是大國工匠的濟世之心。
【打鐵匠·匠品鐵鍋】
在眾多的中國匠人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裝束普通,推著一個獨輪木架車子,叮叮噹當走鄉串村,他們就是打鐵匠。
打鐵匠,一個曾經熟悉的職業,如今已經幾乎銷聲匿跡了。隨著機械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叮叮噹當的打鐵聲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遠去。拉風箱、掄大錘,老師傅點小錘,這首農家交響樂似乎已經是記憶中的故事了。
所幸來自打鐵村的王立芳師傅及其同輩匠人仍然堅守本心,沉得住氣,耐得住心性,六十年來跟鐵錘作伴,與烈火交談,鍛打三萬六千錘,只為打出一口好鍋。
上世紀30年代,吳運茂師傅在濟南山水溝創立同盛永鋼勺店,因工藝精湛,深淺合適,翻炒順手,故有“鍛打三萬六千錘,勺底錚明顏色白”的美譽,也因此同盛永鋼勺店在濟南城盛名一時。
王立源師承吳運茂,其後級鍛打工藝,以“三環”標誌以示改良。1956年,王立源學成出師,自立門戶開設“三環”炒鍋店,之後又將手藝傳授給親兄弟王立芳。
打鐵這門手藝辛苦利薄,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逐漸的鐵匠越來越少、打鐵聲也日漸稀疏,這麼多年只有王家大院的打鐵聲叮叮噹當沒有斷過。
【1.傳統老式炒菜鍋】
打鐵聲就像是一支交響曲。風箱拉起,曲子奏響。隨著加熱的需要,風箱在平緩均稱的節奏中加速,強力的節拍中充滿希望;灶中的火苗,一起隨風箱的節拍跳躍,升騰。待鐵器熱至通紅,一番鐵錘上下,一串釘鐺聲響,一陣汗雨飄下,一口“勺底錚明顏色白”的手工鐵鍋漸漸成型。
【2.銀色手工鐵鍋】
叮叮噹當的打鐵聲響足三萬六千下,鐵鍋的表面就被鍛打得光滑如鏡。這樣的鐵鍋純度高、密度大,不易變形,同時也不易粘鍋。表面沒有任何塗層,清水就可以炒雞蛋,而且還可以健康地補充鐵元素!
【匠心匠骨匠紫砂】
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又何止打鐵這一項技藝,木雕、石刻、制壺等都需要每一位元匠人以其匠心精心雕琢。
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煉,方能鍛造出一顆七巧玲瓏心。就制壺這一件事來說,匠人就需要十足的耐心。“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自勉與寫照,用在紫砂匠人身上同樣恰如其分。
一個學徒,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除了吃飯和睡覺,其餘時間幾乎都是在和泥巴打交道。端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泥案前”。
一個紫砂匠人,只管修行,莫問前程。當經歷了太多的峰迴路轉,歲月所回饋的,必將是更多更大的驚喜。
“一杯茶,一把紫砂壺,浸心、入古、入禪、入定,浮世如是請沏茶。”
這句話放在成佳雲老師的身上很合適。專注、清淡、無為,每位見過佳雲老師的朋友對她都是這個印象。
佳雲老師曾說,她十分喜歡紫砂壺,因為紫砂壺可以讓她內心趨於平靜。一次次的打磨,一刀刀的雕刻,千錘百煉,精雕細琢,經過千萬道工序制出一把完美的紫砂壺,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出生,再一點點長大。
紫砂壺不僅是實用茶器,更是一件藝術品。每一把紫砂壺都表現出一種個性,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手法,表達了不同的含義和韻味。
【3.荷趣石瓢壺】
此款荷趣石瓢壺,是由青年陶藝家成佳雲老師全手工製作。採用宜興原礦紫砂泥料為原材料,良好的繼承了傳統壺型石瓢壺,並在其基礎之上,大單改良造型,以三角形為結構,端莊,沉穩;壺嘴直流,出水如注,就像一個人的個性一樣,剛勁有力,剛正不阿。壺身手工刻繪栩栩如生的荷花之趣,暗喻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風。
【4.純手工紫砂壺】
此款吉祥如意壺,同樣採用宜興家藏老紫泥全手工製作,線條流暢,壺把、壺嘴、壺身一氣呵成,壺紐為吉象屹然立於壺上,栩栩如生,象徵著吉祥如意之意。象諧音“祥” 傳統習俗中,大象是“吉祥”的化身,代表和平、美好和幸福。
【能工巧匠建盞杯】
有一款瓷器沒有青花瓷那麼厚實飽滿,也不及邢窯白瓷那麼通透如玉,因此現在越來越少有人知道它,建盞。
一開始我只在詩人的隻言片語中看到它的痕跡,“兔盞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鷓斑碗面雲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隨後通過查看歷史書籍和相關著作,對建盞越瞭解,越被它的內在魅力所吸引。
建盞(天目瓷),黑瓷代表,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該製品宋時為皇室御用茶具。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物有淚皆有感情,有一種淚叫“釉淚”,有名字,有生命。經歷千度高溫,在不見天日的窯中鍛造,烈火出身,留下的一滴是它涅磐的淚。
釉淚,承載的是陶匠們的汗水與努力。釉淚,更是承載著建盞對窯爐思念和情義。
這些釉淚花紋非常類似像水面上的油珠,所以也被稱為油滴。
油滴的品種在建窯中黑色釉面上有無數大小不一的結晶斑不均勻凸現,色如黃金者稱“金油滴”,色如銀灰者稱“銀油滴”,因“銀油滴”酷似夏季夜空中的繁星,被日本人稱為“星建盞”。
油滴天目瓷裡那如金屬光澤的圓點狀結晶,有金黃色,也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小點,就像夜空閃爍的星辰,就像那些已逝的光陰,拿在手裡,仿佛裡是握住了前世今生緣,靜謐的安寧,無限的清,無限的寂,淡淡的清幽意韻,一點點滲透到心底。
【5.建盞金油滴·天地盞】
這款金油滴建盞是基於陳為聰老師對於建盞的愛好,用了8年時間去研發了這款金油滴建盞。這款滴盞鐵胎厚釉,金屬光澤明顯,金油滴呈不規則的醬釉色魚鱗狀紋,大大小小重疊在一起,在流光溢彩的杯中中熠熠生輝,代表了建盞系列裡面非常高端的製作工藝。
【6.天目銀油滴】
何志平老師曾任教于景德鎮陶瓷大學,從事陶瓷材料相關研究工作15年。志平老師製作的銀油滴建盞紋路已經非常穩定,是銀油滴製作工藝裡面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老師。這款銀油滴盞原料採集自距地表1米處的陶土,經過40個小時螺旋攪拌和調配後提煉出的專用陶土製作而成,其色澤帶紅褐。滴盞的釉彩選擇天目釉,釉面上不規則散佈著銀灰色光澤的晶點,清新淡雅,古樸精美。
“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令我們深受觸動,事實上,“匠心精神”離我們很近,它流淌於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遍佈於這片熱土的各個角落,一代代手藝人燃於心底的那束火焰永不熄滅,才成就了如今的“傳世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