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正文

老南京習俗變了多少?你有感覺嗎?

南京人的飲食不甜不鹹,也不吃辣,一天三頓全是乾飯,但現在,民俗慢慢在發生變化。

2月25日,民俗文化學大師陶思炎教授在東南大學舉辦了一場學術研討會,作為第四代南京人,他深刻體會到了南京民俗的變化。

第一,在飲食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南京人口的變化,外地人大量湧入。

過去的南京人吃東西喜好不甜不鹹,沒有那麼甜也沒有北方那麼鹹;而且過去的南京人從來不吃辣,隨著四川、湖南等外地人的湧入,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各大小飯館、家庭飲食都會加入些許的辣椒。

過去的南京人從不吃粥,三頓吃乾飯,或者早晨吃泡飯中午晚上吃乾飯,現在也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對於揚州人影響更大,揚州人幾乎每天都會吃粥。

第二,在節慶習俗方面,南京重要的特色活動也在淡化,當然也有的保留的很好,保留比較好的就是夫子廟燈會。

其他的民俗基本上都消失了,例如,過去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小孩子幾乎都會提著燈籠出去,他們一般吃完飯,出去遊街,許多有燈的小孩子後面一般都跟隨者十到二十幾個沒有燈的孩子,他們一邊走一邊喊著,歡喜極了。現在孩子們玩燈的現象已經逐漸的消失了。

陶教授認為,針對一些資源型的民俗文化,像鄉村、街道等,應該加以多層面的展現,進行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建設,而不能因為中心城鎮的建設而丟掉傳統的資源。

針對那些實在難以保存的民俗文化,可以通過攝影、錄影或文字表述從精神方面傳承下來。

對於有實物存在的可以放入博物館進行保存。

針對那些有亮點的東西,可通過獎勵、培訓等方式保存下來。

反對以人為的方式致使部分民俗文化消亡,但是,也要從實際出發。例如,過年放炮仗這個民俗,現在通過政策法律等方式進行限制,是因為他對現在的大氣造成了污染,損害的人民的利益,不符合實際情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