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中耳炎與慢性積液性中耳炎 ★★
▲ 急性中耳炎:幼兒感冒後約三周內,中耳腔出現發炎的狀況,則可稱為急性中耳炎。
預防急性小兒中耳炎可以通過感冒後滴鼻的方法。道理是通過滴鼻,小兒的鼻腔通暢,細菌或者病毒就不容易長時間逗留,通過咽鼓管引發中耳炎症的機會就大大降低。患急性中耳炎後應及時給孩子應用抗生素,如果不及時治療,鼓膜因炎症反應可能會穿孔,如果穿孔不癒合,就會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 慢性積液性中耳炎:幼兒感染急性中耳炎後,中耳持續出現積水的狀況,且持續約2~3個月,則可稱為“慢性積液性中耳炎”。
症狀:寶寶的聽力受到影響、頭痛、耳鳴是積液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狀。但是大部分的患童在痊癒後,聽力受損的部份也會逐漸好轉。不過需注意的是,長期積液性中耳炎對耳朵還是可能會造成諸多影響,包括耳膜永久性穿孔、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硬化症、沾黏性中耳炎、聽小骨壞死、耳膜凹陷袋、膽脂瘤(珍珠瘤)及感音性聽障等,因此家長的密切觀察和專業醫生診斷還是相當必要的!
★★ 治療 ★★
▲ 6個月以下的嬰兒:醫生會開抗生素治療,假使幼兒服用抗生素2~3天后,仍持續有發燒(退燒之後,隔一陣子又發燒)和耳痛的狀況,那麼請家長帶寶寶複診,醫生可能會考慮更換抗生素治療。
▲ 6個月以上的寶寶,沒有感到十分不舒服也沒有發高燒:醫生會觀察48-72小時,看看病症能否自行好轉。
慢性積液性中耳炎:如果幼兒沒有感染其他病症,約75~90%的積液性中耳炎可以經自體吸收而痊癒。抗生素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感染,以及預防後續的其他併發症,所以當寶寶的中耳發炎狀況演變成慢性的積液性中耳炎,醫生會先觀察寶寶的狀況,假使寶寶同時還有鼻咽腔發炎的狀況,或是經耳腔鏡觀察發現有混濁狀的膿狀物,醫生才會考慮開立抗生素治療,否則抗生素在積液性中耳炎上是不太有治療效果的。
如果幼兒有顯著的聽力受損,鼓膜或中耳有變化,則需施以中耳通氣管置入,如果有增殖體發炎或後鼻道阻塞、慢性鼻竇炎,則會考慮施以增殖體切除手術。
為了減輕寶寶的疼痛,醫生可能會開一些消炎藥如布洛芬,請注意:千萬別在沒有問過醫生的情況下自行給寶寶吃這類藥,也不要在藥店買非處方藥給6歲以下的寶寶(一些退燒藥除外)。
一般寶寶會在使用抗生素後一天內開始好轉,就算覺得寶寶好轉了,也要遵照醫囑按時用藥,並帶寶寶複診,讓醫生檢查炎症是否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