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六) - 傲視世界的圓穀組的凱歌

作者:永遠的迪迦/Anitama 封面來源:《哥斯拉》

第六章 你的眼離開你的體 後篇

6、讓“世界的圓穀”不再照本宣科

今天說起圓谷英二時兩個使用最頻繁的稱號:特攝之神、世界的圓穀,虛幻感很強。稱號本身是當時就有的,但現在當時的人、制度、氛圍全都消失了,流傳下來的只是稱號本身。以前都這麼說,哦所以現在也就跟著說,再於是大家都跟著這麼說。當時獲得這種稱號究竟意味著什麼,則不好理解了,氛圍感受不到了,光說稱號只有吹牛感。

這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當時很多有先驅性的東西現在不稀奇了,就理解不到難得之處了;另一方面也有反過來的現象,其實當時也沒那麼厲害的什麼東西,現在因為感受不到當時的氛圍了,光拎出來特定的要素說說好像多麼多麼厲害似的,這就容易開始吹了誇大化了。比如像特攝之神,這其實是當時的媒體吹出來的,神這個字眼變得廉價也不是現在的時代才開始的。那時神就已經不少了,公司裡可以有文書之神,軍隊裡可以有炮術之神,警察局裡可以有檢舉之神,只不過還沒今天這麼氾濫,現在滿世界都是男神女神了。這些稱號也就私下裡說說,大家也願意說,然後越傳越廣,實際在正式場合都是不會用的,心照不宣的。還有黑澤明監督的天皇稱號也是,萬一在正式場合說出來了那完了要查水錶了,其實同時代新東寶的渡邊邦男監督也有天皇綽號。

“世界的圓穀”呢也是媒體的傳播機能有功,東寶自己不會在正式場合這樣用詞,圓谷英二自己那更不會說了。黃金時代的東寶在大肆宣傳時,尤其對於確定會在世界多個國家地區上映的電影、東寶與海外合作的電影,一定會加上“傲視世界的”這樣的字眼,用來表現這個大片的國際性、視野廣闊性、被大範圍認同的價值。那誰能“傲視世界”呢,誰是“東寶的驕傲”呢,這個物件幾乎不會是直接用圓谷英二的名字(雖然也有過),而是叫“東寶的特殊技術”“東寶特殊攝影陣容”“東寶特攝陣的凱歌”。

這也算是正常的了,首先第一,本來就不是圓谷英二一個人能幹成的事,圓穀組的技術職員們有三位數呢,現代又不是上古時代什麼牛事都說是伏羲氏幹的啊軒轅氏幹的啊,圓谷老爹表示這黃金鍋我背不動。第二,就算從東寶的私心上來說,花大力氣安利的關鍵字比起圓谷英二這名字,當然有“東寶”這樣的字眼放進去是最好的啦。但“世界的圓穀”還是給媒體傳得大家都知道了都在這麼叫了,無論是媒體還是大眾,都需要這麼個簡單粗暴的符號化的人名。

“特攝之神”只是個高度稱讚,這個稱號的褒揚意義大於它起到過的實際意義。何況後來媒體自己把“特攝”這個用語本身的意思都給逐漸歪曲了,我們以後還要專門來理清楚這個過程的,於是“特攝之神”聽起來就更沒有實際意義了只剩吹牛了。“世界的圓穀”就不一樣,這個稱號的流傳有它代表性的實際意義,不是那種過度地誇大地,往神靈這樣超自然的東西上扯。

被稱作“世界的圓穀”,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海外需求量大。雖然當時圓穀組的作品在日本國內也很好賣,但能出口海外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東寶能賺到外幣。同樣是外幣,在那個時代的日本也比現在要金貴,當時日本是淨進口國,而且情況很嚴重,年年貿易逆差下,急切需要什麼能大量出口的商品來抵消這個狀況。就是因為能賺取外幣這個事,所以當時連政府也願意給東寶在製作大規模使用特殊攝影技術的電影這方面撐腰。出口海外的龐大意義究竟有多龐大呢,來學習一下怪獸迷鳥山明那種用數字量化戰鬥力的表現手法,經商就是講錢講金額數。初代的《哥吉拉》當初在日本國內上映時,雖然說起來很厲害,一個月內觀客數就超過九百六十萬人啊,放今天就像是一百多館的電影四星期票房收入就一百四十多億日元啊。但是當時的制度和面值下,東寶直接獲得的發行收入是一億五千多萬日元,而出口海外時這一個片狂攬了多少,還是換成日元算,四百多億。

這點也是圓穀組的地位能抬高的關鍵,你看一九三七年設立的特殊技術課,戰後經歷過自動解散和圓谷英二被駐日美軍總司令部處以公職流放的時期,但處分結束圓谷英二回到東寶時,特殊技術課並沒有立刻重新設立。一九五二年圓谷英二是被請回東寶的,這待遇不管怎麼說都是很夠意思的,但特殊技術課沒有再次設立。一九五四年《哥吉拉》席捲了全日本,特殊技術課也並沒有新設。一九五五年圓谷英二的頭銜都不再是以往普通的“特殊技術”了,變成“特技監督”,東寶還在砧攝影所裡為圓穀組新建專用的攝影棚,特殊技術課也還是沒有新設。直到一九五七年才正式重新設立特殊技術課,為什麼,就是因為一九五六年《哥吉拉》剛在海外也掀起大波瀾了,這回等級徹底不一樣了。

東寶能設立特殊技術課的原因和目的很明確,就是因為實績證明圓穀組的特殊攝影技術在海外有市場了,以後更要加大產量拿到海外去賣。這裡也有心理上的效果,說白了就是逼格問題,市場大眾的心理。洋爸爸的什麼都好,管他是什麼東西,反正洋爸爸都要的東西,那肯定是好東西,所以我們也要。所以東寶這麼一宣傳,我們的這些影片在海外都能大賣,好啦國內的觀客也就跟著更多了。

待遇的變化升遷,在職員表上的書寫形式都能表現出來。以前說到過,八十年代末為止,不是所有制作人員都能上職員表的,只有被認為是夠分量的主要人員才有這待遇。下圖這是一九五四年《哥吉拉》的時候,職員表上負責特殊技術的成員只有四個人的名字能上。

雖然四個人頭銜都一樣寫成“特殊技術”,但圓谷英二因為是全體領頭的,明顯跟其他三人的名字隔開一點。而其他三人也沒給具體頭銜或職務,只能我現在這樣額外來解釋說明,向山宏是圓谷組的初代合成技師,渡邊明是圓谷組初代特殊美術監督,岸田九一郎是圓谷組初代照明技師。渡邊和岸田兩人的“真相”在第三回的開頭不久已經出現過啦,合成技師向山宏的工作是在室內完成的,所以沒出現在攝影現場的照片裡。這時問題就來了,第三回那段中說過,攝影技師有川貞昌、照明技師岸田九一郎、美術監督渡邊明,這是圓穀組在攝影現場的三大主將,怎麼這裡有川的名字都沒有上職員表的待遇。

這就是因為體制還不成形,或者換句話說是上層和一般大眾認知的滯後性。圓谷英二此前為止在別人印象中的身份,一直就是個攝影技師,東寶這回也是以攝影技師的感覺在起用圓谷英二的,所以圖上的名字擺成這樣。而製作現場的實態早就不是這樣了,圓谷英二實質上在幹的工作,相當於使用特殊技術部分的監督,他自己不必要碰攝影機的,而實質上的攝影技師的工作是誰在做呢,就是有川。但是這樣的體制,當時在攝影現場以外的人並不能理解,這就形成了實態和職員表上的錯位,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圓穀組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這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怪上層的人,不算他們故意歧視,根本原因是他們不理解這裡的體制,說起來要怪也怪圓穀組自己的體制,確實是個異端。現在的人也不理解,所以我現在也是在循序漸進地表達這個存在,直到以後的章節中,我們會來正面地、詳細地、逐條地、徹底解釋清楚這個體制。

《哥吉拉》在日本國內大成功後,東寶對圓穀組的地位評價發生改觀了,到一九五六年末為止,也就是特殊技術課重新設立的前夕,職員表上對於負責特殊技術的成員是這麼表示的:

可以看到這時圓谷英二在外人的印象中,已經不是個單純的攝影技師,他的頭銜已經與他的實質工作相符,特殊攝影技術的監督,“特技監督”。但也只是對他一個人,整個圓穀組的體制,外人還是不理解,對圓谷英二以外的人名的表示方法並沒什麼大變化。這圖上城田正雄是照明技師,阪本泰明是製作擔當者,是的這人應該叫阪本泰明。給了圓谷英二特技監督的頭銜,就意味著承認他是一個監督,率領的是一個劇組,所以要有個製作擔當者,這是相比一九五四年時最大的變化點。

到一九五七年終於重設特殊技術課後,這回就徹底不一樣了。圓谷組的成員們一個個跟普通的劇組同樣,各自的職務、姓名寫得明明白白。圓谷組的頭頭,圓谷英二特技監督,也跟一般正常的監督一樣,不跟其他人擺在一起了,而是在全部名單的末尾,單獨表示出來:

但即使是這樣,還是免不了有外部無法理解的東西,看這圖上攝影一欄表示了兩個人名,其實他們幹的不是同一回事。有川貞昌是一般意義上在攝影現場掌控著攝影機的“攝影”,而荒木秀三郎的工作完整稱呼是“光學攝影”,這是在室內的工作而不在現場的。但是光學攝影是只有特殊攝影技術中才存在的概念和職務,所以外部又不理解了,聽說都叫攝影,好吧那就擺一起吧。所以我現在也同樣還是在循序漸進地表達這個存在,直到以後的章節中,也會來正面地、詳細地、逐條地、徹底解釋清楚當時特殊攝影技術中的各個專案。

一九六四年,《哥吉拉》誕生十年後,再看這時的職員表長得樣子:哇人多勢眾好可怕!

這裡新出現的名字中,富岡素敬和中野昭慶,就也是第三回開頭不久的照片中出現過的了。

到一九六七年,重設特殊技術課十年後,最初的特殊技術課創立三十年後。這時已經是第二代本家特技監督有川貞昌的時代了,職員表長成這個模樣:

操演技師的名字也有登上去的待遇了!順便圓谷英二的名字擋住的臉,這個演員是上回提到過的土屋嘉男。還有攝影技師真野田陽一、照明技師原文良,也是第三回開頭不久的照片中出現過的了。

再到圓谷英二逝世後,一九七七年,最初的特殊技術課創立四十年後。這時是第三代本家特技監督中野昭慶的時代了,更可怕更人多勢眾了,直觀地說,圖片的數量怎麼又增加了!

是圓穀組的人數一直在大幅度膨脹嗎,特殊技術課像霹靂Q娃全明星一樣在高速增殖嗎。當然不是,即使是這最後一張圖裡出現的三瓶一信、田中一清、川北紘一這些人,也同樣是在第三回開頭我們就提起過的名字了。這就是待遇的一步一步提升,這是圓谷老爹為孩子們打下的江山。再到第四代本家特技監督川北紘一的時代,那就已經進入製作人員全部都要報名字,演職人員名單不得不移到片尾去的時代了。那感覺人名字數都要超過我的文章字數了,就不截出來看了。

像之前梳理過的,當時《地球防衛軍》《宇宙大戰爭》《妖星戈拉斯》《海底軍艦》《緯度〇大作戰》這之類的壯觀科幻大片路線,《美女與液體人》《電傳人》《氣體人第一號》《瑪坦戈》這之類的怪奇科幻恐怖片路線,都成功出口海外或由海外主動來委託合作。甚至相對來說更面向於日本國內的戰爭大片路線,連《夏威夷與中途島大海空戰 太平洋的暴風雨》的特殊攝影技術部分的場景,也被美帝建國兩百周年紀念大片《中途島》直接引用。但更主要在海外獲得市場的,還是有怪獸元素的影片。

“世界的圓穀”這個外號所意味著的在海外也大賣,對於圓谷英二是個雙刃劍。有市場需求這個事實讓圓谷英二的地位提升,讓東寶重視圓穀組的待遇,讓圓穀組有條件有環境製作他們的作品,而不用像圓谷英二年輕時那樣輾轉流離,又是自費研究、又是出於孤立狀態。但也使得圓穀組總在不得不接下怪獸片的製作委託,第一因為最初的起爆契機畢竟是《哥吉拉》,世人經常容易只記得第一不記得第二;第二因為其他的洋人還可以學學,怪獸這個要素是真的學不來,只有圓穀組能做得到,所以只有找他們。屬於“怪獸影片”的作品就算了,結果連本來跟怪獸無關的多種作品,也因為“能多些賣點”的理由而被要求追加,強行塞進去個怪獸要素。所以圓谷英二往往無法隨自己的意進行新的挑戰,再反過來作用,導致世間印象就成了“圓谷英二作品等於怪獸”。又進一步加重,仿佛圓穀組只會拍攝怪獸片其他啥都不會搞了,這是圓谷英二晚年自己創立圓谷製片廠時,試圖擺脫卻終其一生沒能解決的大問題,之一。

但是海外對圓穀組作品的愛是真摯的,比如“哥吉拉的女神”這故事最有名。一九六二年的那個大作《金剛對哥吉拉》出口海外上映後,出演該片的兩個女演員浜美枝和若林映子,立馬就一躍成了洋人心目中的女神。五年後007系列新作《007之雷霆谷》製作時,兩人被邀請出演。尤其是浜美枝,當時制度下還是東寶的專屬演員,卻被看過《金剛對哥吉拉》的製作陣指名邀請出演,東寶倒是慷慨地應允了,這本身就是不尋常的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西洋世界還是發了瘋似的引進,到圓谷英二已經不在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美國也在電視上反復播映以哥吉拉為主的怪獸片,形成一種對社會的滲透效果,哥吉拉在那邊也是一種偶像和明星性質的存在。

哥吉拉在美帝社會的滲透程度,這不是空口說說照本宣科,我自己也有過驚訝體驗。我最初第一年去美帝時,寄宿在當地人家裡,那家的主人談起他們的兒子就是從小瘋狂迷戀哥吉拉,只比我年長五歲。美國人是世界上最喜歡看電影的,陪著這家的女主人去各種租影碟的店裡挑選,當時基本上是我的每星期固定經歷。在各種店裡都有看到過,有專門擺著一排排東寶怪獸電影的英譯版的櫃檯,老實說比我在更之前十年在中國的影碟店裡見到的,一排排奧特曼的場景,更密集。還有三年前,新的美帝版《哥斯拉》上映的時候,我曾有一次演講的機會,內容是電影市場的運作機制。有提到一下哥吉拉,形式般地問了一句你們知道哥吉拉吧,下面反應很熱烈都說知道知道。我被嚇到了一下,還多強調一句,那啥,我指的不是現在上映中的《哥斯拉》,是日本的哥吉拉。下面還是說是的是的、知道知道,坐前排沖我反應最熱烈的還是個年輕女生,至今忘不了當時的驚訝感,不對應該算是爽快感。

只看好萊塢的有名電影導演之中,從小時候就喜歡看以哥吉拉為代表的怪獸影片,並且成名後還把這件事公開明確說出來過的,就有一連串。比如《大白鯊》《E.T.》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星球大戰》的喬治·盧卡斯,《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詹姆斯·卡梅隆,《殺死比爾》的昆汀·塔倫蒂諾,《蝙蝠俠》《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蒂姆·伯頓,《生死時速》的揚·德邦特,《X戰警》《超人歸來》的布萊恩·辛格,《霍比特人》(編劇)《環太平洋》的吉爾摩·德爾·托羅。前幾回我也重複很多遍了,進入七十年代後的日本影視界真心崩潰得不成樣子,以致于後人談起黃金時代的那些輝煌時,仿佛只有虛幻感和吹牛感。日本的影視人感慨日本影視界現在的慘狀時,常歎到,當年日本能製作出影響世界的作品,現在卻要時常搭西洋人的便車,這是何等諷刺悲涼的故事。

哥吉拉在海外的粉絲中,最有名的還是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他是一九五六年《怪獸王哥吉拉》第一次登陸海外時就去電影院體驗過的一代(圓穀百一十年史第二十九回)。還有趁圓谷英二還在世時,臨終前一年多、不到兩年,斯皮爾伯格曾親身來日本,拜訪過圓谷製片廠,臨時學了些手藝。這件事在後來斯皮爾伯格成名後,日本人需要搭便車時被挖出來,是很有名的事,我們以後還要說的。斯皮爾伯格自己提名自己,要做美國版哥吉拉的導演,但是沒成,只好改為自己製作了《侏羅紀公園》,而哥吉拉的美版企劃最後輾轉崎嶇成了羅蘭・艾默里奇的《哥斯拉》,讓好萊塢的哥吉拉迷們集體掀桌了。

昆汀·塔倫蒂諾在拍攝《殺死比爾》時,專門要求劇組先一起觀看將近四十年前的電影,《科學怪人的怪獸 山達對海拉》的片段用以參考。還玩了一把懷古廚的廚力全開,專門跑到日本雇技術者,用模型手法拍攝噴氣式飛機飛來東京的場景。《蝙蝠俠》《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蒂姆・伯頓也是個會賣萌的主,他的其他電影,一九八五年的《皮維的大冒險》明顯出現了哥吉拉和吉德拉王。啊不對不對,這種事不能明說出來,只是長得像而已,長得像。還有一九九六年執導的《火星人玩轉地球》,登場的綠腦袋火星人在宇宙船裡幹什麼,居然在鑒賞電影《哥吉拉對比歐蘭提》。來日本時伯頓曾接受電視臺的採訪,上來就飆一句:“我是看哥吉拉長大的。”

進入平成時代,一九九二年的平成版《哥吉拉對莫斯拉》的攝影現場,蒂姆・伯頓來拜訪的場景。左邊陪他的是圓谷老爹最小的孩子,本片的特技監督,第四代本家特技監督川北紘一:

揚·德邦特本來曾預定擔任美版哥吉拉企劃的導演,也來拜訪過東寶砧攝影所,最右邊還是川北紘一特技監督:

詹姆斯·卡梅隆也來東寶砧攝影所聖地巡禮,一起來的是他的好基友約翰·布魯諾,後來的《阿凡達》的視覺特效總監。哥吉拉拿著牌子在門口歡迎,叫著卡梅隆的小名:“吉姆,約翰,歡迎來到東寶砧攝影所。”最右邊與哥吉拉一起迎接的,當然還是川北紘一特技監督:

一九八五年可口可樂公司的知名碳酸飲料胡椒博士的廣告裡,出現過哥吉拉親自來給胡椒博士作宣傳,喝著世界上最大瓶的胡椒博士。還有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用電腦圖像製作的哥吉拉,是一九九二年出現在美國的,耐克找當時的NBA大球星查理斯·巴克利拍廣告,與他共同出演的就是哥吉拉。這個廣告的影像則外包給喬治·盧卡斯為《星球大戰》而設立的特殊視覺效果製片廠,工業光魔來製作。另外世界上最早的哥吉拉的玩具,也不是萬代發售的,甚至不在日本,而在大洋彼端。演員布拉德·皮特在二〇一二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時,在頒獎儀式上對著眾多媒體,花了好長一段時間來興致勃勃說出的話卻是,小時候去電影院觀看《科學怪人的怪獸 山達對海拉》那時難忘的感動,那時他才兩歲半。

好萊塢星光大道,這是條在好萊塢的名副其實的明星街道。路面上展示著影視界史上各種大明星,每個人名鑲在一顆星裡,像這樣的:

好萊塢各種洋人巨星就不提了,中國人嘛比如李小龍、成龍這些,日本人裡有“世界的三船”三船敏郎,前年才終於剛進去了。但是即使不是人類演員,虛擬角色也可以進去哦,只要真的符合“明星”,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鴨。然後第三個,就是哥吉拉,在誕生五十周年的時候正式登入了,哥吉拉在儀式上手持證書和勳章:

如今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閃爍的明星哥吉拉,就是這個樣子:

“世界的圓穀”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跡,在中國方面還就只是奧特曼了。中國人總的來說正常人並不知道哥吉拉,一般甚至不知道是來自日本的,只知道美國產的哥斯拉,知名度擴散度爆表的應該是奧特曼。不過我朝自有國情在此,長大後要以“不幼稚”為榮,不容易出現洋人那樣的情況,也有時間還不夠長的因素,所以奧特曼也就只剩知名度了。不過這也沒什麼,圓谷老爹雖然曾被如山堆積的怪獸片的委託搞得累成狗,無法如意幹自己的事、探索新的挑戰,但完全沒有動力也是拍不出這些的,最大的動力我們一開始就講過了:“給孩子們夢想!”下回起我們要正面解明、總結圓谷英二這個人的人物形象,他的外貌、性格、行動、技能、思想。

最後重要的事最後再重複一遍,《金剛:骷髏島》還沒看的快去看!然後盯住裡面出現的日本怪獸的彩蛋吧,這是美國佬獻給全世界的情懷。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