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到底該不該買學區房?

昨天,有位爸爸在群裡聊起來關於學區房的困惑:“最近很糾結,買學區房,家庭生活品質十年內基本清零。不買學區房,與主流相悖,而且放棄了部分既有資源,且不知道還有什麼出路?”對於學區房,或許有孩子的父母都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是,關於學區房,因人而異,量力而行。

01有一位哥哥提起自己買學區房的決定,一直津津樂道: 他和媳婦到北京打拼,生活很艱苦,一開始租房住,在大興。兩個人每天要跑到市區上班,那時候交通還不是很方便,大興到市里沒有地鐵。後來孩子上學,找了大興最便宜的地方買了一套房子。

可是學習環境不好,孩子成績也不好。於是兩個人準備在海澱,全北京最好的學區買一套房子。更辛苦地工作,想盡一切辦法掙錢,想盡一切辦法,只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最後,他們實現了,賣了大興的房子,在海澱換了一套小平米的學區房,不過,三口之家住著還算可以。他看到了女兒的轉變,看到了女兒在新的學校裡努力的影子,看到了新的學校裡的差生都比原來學校的好生學習好。而且更讓他高興的是,他們的學區房的房價翻了好多倍。從零幾年的幾千一平到現在的十幾萬一平,簡直不敢相信。這投資實在是太值了。既給孩子創造了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取得了進步,自己上班也更方便了,而且房子還漲了這麼多倍的價錢,簡直是一舉三得。將來如果孩子上了大學,自己賣了這房子能在郊區買個大別墅了。

他告訴我,一定要給孩子買學區房,越好的學校越好。02又一位朋友,做了同樣的買學區房的決定,跟我說,學區房一定要買。2015年, 他把自己在懷柔的房子賣掉,在朝陽一所不錯的中學附近,買了一個50平米的學區房,花了200多萬,然後租了出去,每月租金4000。兒子在懷柔上小學,在小學附近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每月租金3000,如今,朝陽的那套房子漲到了400萬,租金也在漲,他準備把孩子轉學過去。

如果說買學區房是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不如說是為了投資來的更實惠。兩年200萬收益,我們掙工資得多少年?所以,大多數人買學區房,想到房子漲價快,孩子學習環境好,又能認識同齡中那麼多牛人家庭的孩子,這種投資,實在是來得太實惠。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

03可是,卻還有這樣的一群糾結的人:就像《虎媽貓爸》裡的貓爸,本來住著200多平的樓中樓,為了孩子上個好點的小學,換了一個五六十平的髒亂差的老舊社區,還要舉全家之力,還要頂著貸款壓力,工作上不敢有差池,家人不敢生病,誠惶誠恐,夫妻感情出現問題。

有人糾結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就像朋友小A,家在豐台,一百多平,上班近,老人在外地過來也方便一起帶孩子。好在老家有點實力,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在海澱買了一套學區房,面積小,但是比他們現在住的地方還貴好多倍。可是如果住過去,上班不方便,一家老小也住不下。所以,他們依然住著原來的房子,每天寧可花更多的時間送孩子,有父母幫助,還算可以。

他們不願去住那個小房子,哪怕離學校近,他們不願意因此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畢竟,所謂好的學校也就那麼幾所,政府也在逐漸均衡各個區的教育資源。而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在不斷地糾結著到底該不該買學區房?

04聽到一個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我們本來在北京郊區生活,爸爸媽媽都在身邊,很早就下班來接我,我很開心,也很幸福,後來,他們為了讓我上一個好的中學,繼而可以考一個好的高中、大學,在市中心買了一個小房子。每天我放學,在小飯桌吃飯,做作業,上輔導班,爸爸還要坐兩三個小時的公車回來陪我學習,第二天還要很早去工作,他們太辛苦,我總是怕自己學不好,怕對不起爸媽,怕比原來的同學學習差。其實,我也很累。

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似乎所有的生活都是為了孩子。可是,這樣好嗎?那個群友說,我們換了學區房,環境差,心理壓力大,只能叫做生存,不能叫做生活。

武志紅老師在《巨嬰國》裡這樣寫到:“大多數父母,都是為孩子而活,主張一切都為了孩子。但這很容易造成大人們將自己的生命價值捆綁在孩子身上,因此令孩子感到格外焦慮。”如果讓孩子產生這樣的心理,那,這個學區房,還是不要買了。

05所以,要不要買學區房,還需要綜合考慮,財力問題、工作問題、生活問題、家庭問題,孩子問題......

上好學、住好房、工作方便、照顧家裡方便,有時候真的很難兼得。我只想,在孩子上高中之前,有最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畢竟,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那麼幾年,至於學校,自己盡力,孩子盡力,也就夠了。畢竟,孩子上學,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買不買學區房,都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價值捆綁在孩子的身上。別忘了,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他們的生活也不是我們的全部。還有幾個月又是一批新生的入學時間了,你可想好到底該不該買學區房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