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你未來的老闆 將不再是“人”

從恩格爾伯格于1959年製造出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開始,機器人多年來一直在危險、高強度、高頻率機械化作用中替代人類進行工業生產。

隨著大資料、雲計算、智慧感知、深度學習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器人正在離開工廠,從製造者轉變為服務者,成為處理公文、貢獻創意的高級員工,有的機器人甚至開始參與到企業的戰略決策之中。

於是,人工智慧會成為老闆的說法,在近幾年又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報導中。

2012年12月,英國《新科學家》週刊就發表了這樣一則報導。

丹尼爾•巴羅伊開發了全球首個可以通過諸如亞馬遜機器人之類的眾包平臺,將任務委派給人類工作人員的全自動系統,而他發明這種“自動人”的初衷竟是受不了他的老闆,所以他“寧願要一台電腦而不是一個笨蛋來當我的老闆”。

相信有這個想法的,不只有他一個。

丹尼爾•巴羅伊的“自動人”其實就是一種弱人工智慧程式。到4年後的2016年,因為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所發佈的一份人工智慧報告稱:

未來數年,數以百萬計的人類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有些工作可能必須由人類繼續承擔,但對於經理人來說,被取代的危險卻越來越高,機器人將取代人類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包括首席執行官(CEO)。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企業CEO一般會有6個代表性功能:決定戰略方向、分配資源、建立文化、監督和提高公司業績、代表公司形象以及巧妙應對日常妥協等。

對於大多數CEO來說,做出客觀的、數字驅動的決策更有利於企業成功,而在企業分配資源的工作方面,顯然以資料來統籌全域的電腦會做得更好,因為電腦不僅可以同時考慮到更多參數,同時其輸出是中性且可不斷重複的。

在未來,由基於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來做這些工作,顯然會讓企業更為高效的運行,那麼人類CEO就會顯得多餘。

未來的企業引入人工智慧做CEO,更多的時候,它是制定任務的參與者與輔助者。

在公司制定發展戰略以及執行計畫的時候,AI程式給予資料上的參考以及相應的模型對比,從而解放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搜索、組織並分析資料,最後定論的概率還不一定太准。

AI能夠從全網無限度的搜集最大資料並在整合以後加以對比分析,在準確率上要大的多。借助AI可以為公司制定的周密、安全、詳盡的戰略及規劃。而在任務制定、發佈以及相應的即時監測上,它所能做的即時性與不休不眠的全程監管,也是人類難以做到的。

所以,

在諸如一些日常瑣碎工作的例行上,企業執行任務的分發上,人力資源的配置以及KPI制定監管等方面,AI是完全可以在上層領導人類工作的,甚至它會比一個普通的中層領導做的更好。

再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丹尼爾•巴羅伊發明“自動人”的故事,很顯然他代表了一個很典型的員工群體,這部分人在工作中受過老闆的傷害,所以很不願意跟老闆打交道。

人工智慧當老闆的好處是,它不會受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不會對你大發脾氣並臭駡你一頓,不會打你一巴掌再給一顆棗,且賞罰分明不會讓你為上司背黑鍋。

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估計那些受過老闆氣的員工,很願意讓人工智慧當他們的老闆。

當然,人工智慧絕不會容忍左右逢源靠關係上馬不幹實事的員工,這類員工估計會對這樣的老闆恨之入骨。

如果你的企業要搞軍事化管理那一套,以追求KPI為主,那你可以大膽的將公司的管理工作交給AI,但你要搞人性化管理,就不得不從人性及情感方面考慮公司的管理,除非AI能夠徹底進化到人性化階段,像真正的人類一樣思考。畢竟,人工智慧過於理性,但我們企業的管理不能只靠理性,很多時候都是有感性想法參與其中的。

但在以連接能力、大資料處理能力以及計算能力為主要資源的未來商業體系中,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精確高效的企業運營才能更好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大量試錯成本以及資源浪費的。

而要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提高各種資源的使用率與精准率,顯然人工智慧要勝過人力很多。因此,不管未來的企業是什麼樣的體制,都會不可避免的引入人工智慧,且大多會是CEO的角色。

那個時候,除了高層以及部分決策層,大部分員工都將會有一個人工智慧老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