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加拿大用政府扶植留住人才,能避免“為美國做嫁衣裳”的命運嗎?

betakit

AI 科技評論近日獲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政府及企業的牽頭下即將成立一個名為「向量學院」(Vector Institute)的獨立非盈利研究機構,希望能利用更好的政策和研究資源留住本地人才。

根據多倫多大學發佈的官方消息,雷鋒網瞭解到,向量學院成立的第一要務是培養更多的 AI 研究生,重點將關注深度學習領域。機構將聘請 25 位新教師與研究科學家,並接受來自政府與公司超過 1.5 億美元的資金支援,以吸引更多技術性人才。通過這種手段,向量學院希望能培養更多富有實戰經驗的專家,並反哺現有的加拿大公司與初創公司。目前,超過 20 家公司已經承諾至少十年的百萬投入,包括穀歌、加拿大航空、Loblaws 與加拿大五大銀行各自捐贈的 500 萬美金。

此外,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 Geoffrey Hinton 將擔任該學院的首席科學顧問。

而在同一天的 wired 報導中

,也提到穀歌正式宣佈在多倫多開設一個AI實驗室,而這正與新開設的這個“含著金鑰匙”的向量學院緊密合作。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去年11月,穀歌的蒙特利爾實驗室(也就是和Bengio有合作的那個)才剛開張,與同在蒙特利爾的微軟實驗室爭人才爭得不可開交。

向量學院的成立不是沒有原因的。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根據資料瞭解到,加拿大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而人工智慧的自動化無疑能讓老齡化社會非常嚴重的加拿大緩解傳統的產業結構。上周,聯邦政府在預算提案中公佈了 1.25 億美元的加拿大 AI 戰略預算,其中有 4000 萬就將撥給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而該省也表示將在五年內花費 5000 萬美元用於人工智慧的建設上。而如此巨大的財政投入,與向量學院的目的如出一轍——希望減緩人才流失的節奏。

向量學院的董事會主席 Ed Clark 與總理顧問 Kathleen Wynne 也提及,目前加拿大成為了 AI 人才的黃埔軍校,他們希望能夠扭轉這種局面,讓加拿大也成為人才的聚集地,而不只是一個人才孵化器。

雖然 Hinton 在採訪中表示,「我諮詢過不少人,他們都有從美國回加拿大的想法。」但實際情況與 Hinton 的說法並不完全一致。多倫多大學電子工程系在讀博士趙舒澤表示,“加拿大的投資環境比美國差很多,畢業了在加拿大對口的公司很少,放眼望去讓人興奮的公司基本都在美國。”

確實,美國有矽谷,有數不盡的高科技企業,但回想加拿大,優秀的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即便是成立於2009年溫哥華的 Slack ,此前他們一直沒有進行融資。但在 2014 年夏天,Slack 也逃離了原來簡陋的加拿大辦公室,搬到了美國三藩市。此後,他們的融資之路一直順風順水——加上美國媒體的渲染和報導,Slack從原來的藉藉無名一躍成為創業界的寵兒:

從 Crunchbase 的融資資訊顯示,S

lack 從2015 年 4 月天使輪先後接受 Begin、Howdy、Small Wins、Awesome AI 等公司的投資,再到 A 輪的 Troops 還有 B 輪的 Deminsto……而這些無一不是美國企業。

雖然目前 Slack 在加拿大依然保留辦事處,但根據雷鋒網

在官網招聘資訊裡的不完全統計

,目前在招的 81 個崗位裡只有 5 個在加拿大,而且都不屬於研發類的核心崗位。

而 Slack 只是加拿大人才和企業流失的一個縮影。“很多矽谷投資人投資加拿大公司,會要求團隊搬到矽谷。一方面是距離近方便溝通;另一方面是資源都集中於矽谷,有利於集中精力開發產品。”除了這兩點,在美國建公司可以減少很多匯率、稅務及跨國法律問題的干擾,更方便加拿大初創公司的飛速成長。

加拿大並不理想的投資環境讓不少優秀企業外遷美國,而高校學生們也會更傾向於到更具吸引力的環境裡工作,臨近的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此外,即便像穀歌這樣的大公司已經在加拿大設立分部,但總部的發展機遇依然非常富有吸引力,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人才外流的現象。

而向量學院所在的多倫多大學,其實就是一個美國從業人才的孵化地。如果你對人工智慧研究的認知只停留在美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作為老鄰居,加拿大東部的學術實力毫不遜色。

近十年來,多倫多大學一直在加拿大位列最佳大學榜首,也是加拿大資助撥款最多的學校。

Hinton 為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著手從事神經網路的研究,而在 2004 年,他靠著 CIFAR 的資助及 LeCun 與 Bengio 的資金支持創立了 NCAP(神經計算與自我調整感知),致力於創建生物智慧的模擬。而他所做的研究也讓他成為了「深度學習之父」。

順帶一提,NCAP 的一名研究成員後來在谷歌創立了 Google Brain 專案,他就是吳恩達。

Hinton 所組建的 DNN Reasearch 公司與穀歌有過合作,並在 2013 年被穀歌收購。Hinton 作為帶頭人也順利成章地來到穀歌任職,將深度學習應用于穀歌的各項研究中。而 AI 的第三次熱潮不得不說與多倫多大學和穀歌的合作緊密相關。

而向量學院落成後,Hinton 也將回到加拿大,專心帶領一支優秀的人工智慧團隊。這次合作也會成為 Hinton 工作地重心轉移的一個重要契機,他將花更多時間在加拿大,從事穀歌加拿大分部及向量學院的研究工作。

身居深度學習三巨頭之列的另一位大牛 Yoshua Bengio 是蒙特利爾大學教授,他此前一直專心學術領域,直到 2016 年 10 月才參與創立了一個名為 Element AI 的深度學習孵化器,幫助蒙特利爾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成果向產業實現跨越。

但更重要的是,同樣在去年年底,穀歌投資 340 萬美元建立AI 實驗室,並與蒙特利爾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MILA)合作研究。MILA 作為人工智慧的研究第一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而它正是 Bengio 所領導的。

這兩位深度學習巨頭都與谷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即便是向量學院的建立,也無法捆綁住人才的去向。“身邊電腦科學的同學要實習的也已經去美國了。”趙舒澤如是說。

目前不少國家都面臨老齡化和人才流失的困擾,為了減緩這一現象,以新加坡為例,就有面向從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生不等的政府人才吸引計畫,即通過政府負擔一半學費的方式,學生可與政府簽署合同,畢業後要在新加坡工作一定年限,並有機會成為永久居民。但雷鋒網瞭解,目前加拿大還沒有類似的政策,政府也沒有運用此類手段捆綁人才的先驗。

雖然加拿大使出了渾身解數想將人才留在本國,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研究員們也會傾向于投奔更優秀的跨國企業,那麼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人才的流失狀況,也不能幫助加拿大更好地扶植本國企業。即便是向量學院的支持者,也會有同樣的擔憂:如果下如此大的重本,還是只能成為美國人工智慧企業的培養基地,為他人做嫁衣裳,那麼又該怎麼辦呢?

在趙舒澤看來,很多人才會流向美國公司是必然的,但人在加拿大,其實對本地的人才發展有幫助,“也會刺激激發一些本地的好的 AI 創業項目。”此外他認為,在特朗普當政的背景下,這個機構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機會,吸引一些不願繼續待在美國的人前來加拿大。

不論如何,先把人留在本國,至少是減緩加拿大人工智慧人才流失的第一步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