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快兩個月大了,有一周居然4天都沒有便便,開始一兩天媽媽沒大注意,但從第三天開始,媽媽著急了。怎麼這麼小的孩子碰上便秘呢?於是圓圓媽媽用了開塞露,果然便便是被催出來了,但圓圓也許感覺不舒服,哇哇大哭……
後來醫生說,這只是攢肚子而已,是正常現象,當媽的居然傻傻分不清。孩子幾天不拉屎,家長急得不行。他們要麼給肛門塞點肥皂頭,要麼給孩子用點開塞露,更有甚者抱到醫院去要求灌腸。其實這些處理都不妥當,這些都是家長心情焦慮而造成的。
什麼叫攢肚?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寶寶2—3天,甚至4—5天不排大便也沒有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黃色軟便,沒有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現象稱為攢肚。
這是因為寶寶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剩下的殘渣並不多,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所以寶寶排便的次數也會有所減少。
同時也說明媽媽的母乳品質相當好,營養均衡,寶寶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導致寶寶的腸蠕動不充分(因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動),致使出現“攢肚”的現象。
新媽如何辨別攢肚與便秘?
攢肚的寶寶,通常有以下表現:
1、寶寶排便的時候很輕鬆,沒有任何的困難;
2、大便呈金黃色長條狀,沒有結塊(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可能會偏稀);
3、大便沒有酸臭味;
4、寶寶精神狀態好,食欲好。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數和性狀發生了改變。便秘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
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粘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使孩子食欲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
寶寶攢肚要持續多久?
寶寶攢肚持續時間的長短差異較大,部分孩子是十天左右,但有的能持續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每個寶寶的發育程度不同,一般在滿月以後會減少排便,但是只要寶寶其他情況一切正常就不用緊張。
孩子個人的身體素質以及家長對其照顧的好壞不同,攢肚持續的時間也會稍有差異。孩子若是身體素質較好,家長也照顧得當,攢肚現象可能會提早結束;孩子要是本來體質就差,父母也沒有照料好,攢肚持續時間就很可能會延長,甚至最終轉變成嬰兒便秘的情況。
寶寶攢肚了,怎麼辦?
1.定時大便
攢肚一般是在寶寶滿月以後出現,家長應該從這時起讓寶寶養成在固定時間大便的習慣,以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堅持腹部按摩
以孩子的肚臍為中心,家長可以將手掌放置於他的腹部,順時針打圈按摩,每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如此反復進行3回。
將孩子仰躺在床上,握住孩子的雙腿做屈伸運動,一屈一伸共來回10次,接著單腿各屈伸10次。這樣的運動可以促進寶寶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3.多補充水
攢肚現象要是發生在胖寶寶身上,就可以適當多喂他喝些水,若其滿4個月還可以在兩次餵奶的間隙給寶寶喂些菜水或果汁。
4.增加食量
如果寶寶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也不多,那就是因為母乳不足造成,家長就需要及時給孩子添加一些配方奶。等到孩子4-6個月了,可以適當喂些米糊,一般正式添加輔食後就可以完全改善攢肚狀況。
5.刺激肛門排便
可以使用金黴素軟膏等油質外用藥來幫忙。建議在孩子吃奶後20—20min時進行,方法很簡單,取適量藥物,隔著軟紙在肛門處輕輕按摩。每天兩回,每回緩緩推按10次即可,每次按摩完,寶寶往往很快有便意。還可以將蘸好植物油的棉簽伸到孩子的肛門口,這樣也會有刺激排便的效果。
一般來說,寶寶攢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可以不作任何處理,但是有研究顯示,孩子攢肚可能暗示著母乳量稍有不足或是剛夠,應採取一些方法來滿足這個階段孩子正常的新陳代謝所需,讓孩子的排便次數恢復到每天1-2次的正常狀態。同時家長還應抓住這一時機,幫助寶寶養成良好排便習慣,防止將來出現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