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村子裡有兩戶人家。東邊的王家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得十分痛苦。
西邊的李家,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得快樂無比。
有一天,王家的戶長受不了家庭的戰火,於是前往李家來請教這是什麼道理。
老王問:“你們為什麼能讓家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老李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老王正感疑惑時,忽見老李的媳婦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過去,扶起她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得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兒子,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老王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開始,拖地的婆婆就責怪跌倒的媳婦:“怎麼走路不長眼睛,真是活該!”
...... 其他家人若不理會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麼李家還會有溫馨柔和的氣氛嗎?
很多人抱著“都是別人的錯”的心態,很難與身邊的人相處。
02
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在屋子裡走動,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要那樣小心謹慎。”
媽媽笑了笑,說:“我們樓下不是也住著一戶人家嗎?”
女兒雖然明白媽媽的意思,但仍覺得在自己家裡,本來就應該可以隨心所欲,輕鬆一點才是。
媽媽一副認真的表情,接著說:“咱們家的地板是樓下林爺爺家的天棚,走路聲音太大了,老人家受不了,如果吵醒了他們,就一夜都睡不好了呀!”
女孩撅著小嘴:“那為什麼咱們樓上那家不這麼想,他們總把聲音弄得震天價響?”
媽媽說:“因為樓上有個三歲的小弟弟,他要長大,蹦呀跳呀的,需要運動嘛!”
小女孩一聽,嘴撅得更高了:“那活該咱們家受委屈,吃大虧咯!”
媽媽摸摸孩子的頭,笑容中帶著堅定:“孩子,能為別人著想,這是人生第一等功夫呀!”
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給別人路走,我們就不需要爭先恐後,這也是文明社會的標誌,和幸福人生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