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 年-1986 年)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波伏娃於 1929 年獲巴黎大學哲學學位,並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1945 年與讓-保羅·薩特、莫里斯·梅格-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致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
1949 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經典,1954 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獎,1986 年 4 月 14 日,波伏娃在巴黎科尚醫院因肺水腫醫治無效逝世,享年 78 歲。
人的生命存在狀況即本體論,一直是波伏娃關心的首要問題。她從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死存亡的關係來考察精精神與肉體的融合與撞擊。孤獨感刺激波伏娃思考人的身體與思想、死亡和存在的偶然性。
波伏娃不僅在人的個體生命觀上是悲觀的,對人生價值的實現和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史也是絕望的。人生是孤獨的,生命和社會都沒有出口和前途。人們必須通過不斷地遺忘,更新存在的感覺在對前輩的否定和克服中前行。人是什麼,人怎樣的生存,人應該如何生存,始終是她小說關注的命題。
這兩個月來我心中非常不安,這個問題一直纏繞在我心頭,使我痛苦。既想把自己獻給另一人,但又不願全部給予,這樣做對嗎?我能愛他,對他說我愛他,而在他要求我把全部生命都給他時我又做不到,能這樣嗎?
——西蒙·波娃 《越洋情書》
我朝門口走去;我沒法冒生命的危險,沒法向他們微笑,我眼裡永遠流不出眼淚,心中永遠點不燃烈火。一個無處存身的人,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我什麼都不要,我什麼都不是。我一步步朝天涯走去,天涯一步步往後退;水珠望空噴去,時光摧殘時光,我雙手永遠是空的。一個陌生人,一個死人。他們是人,他們活著。我不屬於他們同一類。我沒有一絲希望。我跨出了門口。
——西蒙娜·德·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
大自然永遠不會向我們洩露自己的秘密,因為它沒有秘密;我們自己虛構了一些問題,然後又炮製了一些答案;我們在曲頸瓶底發現的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歷經幾個世紀,變得繁瑣複雜,形成日益龐大精微的系統,然而它們永遠沒法使我超越自己的想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人都是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