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年來,中國古代珍貴書畫,不斷被發現,蘇軾、黃庭堅、趙佶、趙構、趙子昂、王蒙、仇英,這些書畫大家的傳世珍品,在藝術市場大發展的背景下,不斷被發掘出來,不斷成為社會熱點。
但是這些珍品,都是“知識體系內”的古書畫,至今沒有發現可以改寫藝術史的珍品。
這個局面,隨著一件唐代山水畫的發現,被改變了。2017年4月6日到8日,美國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召開了一個題為“宋代藝術史的藝術”會議,歐美數十位藝術史學者,包括耶魯大學宋畫史專家班宗華、斯坦福大學文義誠、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張子寧,以及故宮博物院餘輝,臺北故宮《文藝紹興》大展策展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李慧淑等學者,紛紛赴會,圍繞著一件新發現的、傳為王維《著色山水圖》,展開討論。會議由密西根大學藝術史系包華石教授組織策劃。
詩畫兼工、唐代王維真跡重現?
王維?是的,我們談的就是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王維。在唐朝藝術史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就明確記載,王維是一個大畫家。
王維真跡,在北宋時候就不多見,到了明代晚期,王維繪畫就是稀世之寶,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只在馮開之那裡,借閱到一卷《江山雪霽圖》,借了又借,題了又題,現在看來,這一卷畫還不是王維作品真跡。現在只有大阪市立美術館藏《伏生校經》,傳為王維,其實也是宋畫。
沒有人想到還可能有王維繪畫傳世,奇跡總在意想不到處發生。
1950年代,高居翰當時還年輕,他在無錫華家看到了一卷王維的山水畫,並將此畫記錄在他的《中國古畫索引》中,就是這卷王維,成為今天的熱點。
包華石教授詳細地介紹了會議的主旨、準備情況,還從藝術史角度指出:從大量傳世宋畫來看,這件《著色山水》與整個宋畫,存在明顯差異,且未受宋畫影響。很多學者贊同這個觀點,於是,在長達數年的時間中,這一觀點也得到更豐富的研究進展的支援,水到渠成地促成了現在的盛會。
這件《著色山水》上,有北宋晚期名臣劉唐老的題跋,給這件繪畫帶來了清晰的證據,劉唐老的名字出現在《元祐黨籍碑》與《資治通鑒續編》中。此畫南宋早期,為狀元洪遵收藏,有他的“小隱”印為證。元代原有虞集題跋,在虞集的詩集中,找到了記載。明清兩代關於此畫的記載與題跋更多,尤其在明代,此畫赫赫有名。
受邀參加會議主題討論的《宋畫全集》歐美卷副主編劉九洲指出,這是一件從圖像分析與歷史線索兩個方向,都可以上溯到唐代的名作。這一次面世,可以將中國早期山水畫史中,原本由《遊春圖》《女史箴》《洛神賦》三大臨摹品,構成的山水源頭,替換成一件唐代真跡,意義非凡。至於此畫是否王維真跡,難以定論,但是作為唐代名家山水真跡,則是可以確認,換一句話說,這是可以與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真跡並觀的唐代名跡,是最近數十年來早期繪畫的最驚人發現。
古畫傳奇、奇中有奇關聯江蘇
在追述此畫歷史時候,多位學者指出:“這件古畫的幾個傳奇事件,居然都與江蘇有關係啊!”
第一個傳奇事件,可以稱為“皇宮發現傳奇”,明代歷史學家黃瑜記載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成化時期,南京皇宮中一個密封的漆匣中,發現了兩卷書畫,一件是王維《著色山水》,另外一件是《瑞應圖》。這兩卷畫,當即獻給了當時南京“內守備太監”安寧與黃賜,文獻中說,這兩卷繪畫,黃賜又獻給了皇帝,但是後來,出現了抵觸資訊。黃賜的侄兒黃琳,是著名收藏家,他居然藏有一卷完全同名的王維《著色山水》,這讓人懷疑,就是黃賜從皇宮中獲得的那一卷。而根據《明實錄》記載,黃琳在黃賜去世之後,獲得官職,接著獲罪降職,15年之後,恢復職務。恢復職務之後,都穆與顧麟,到黃琳家看畫,看到了這卷《著色山水》,當即記錄了下來。祝枝山也在《懷星堂集》中記載,他也看到了這件《著色山水》。黃琳收藏這一卷《著色山水》,流傳到清初,為梁清標所藏,在近代,為華士巽先生收藏。南京明故宮是這件繪畫傳奇的起點。
第二個傳奇,就是無錫華士巽家族的“收藏傳奇”。華士巽先生是民國時期無錫著名人士,他在上海引進了科學養蜂,人稱“蜜蜂大王”,還在無錫創辦小學,聘請過錢穆、劉天華等著名人士,學生中出現過錢偉長這樣的人才。華士巽先生寫一手顏體字,他的書法有一定地位,民國時期,吳湖帆、唐雲與他都有扇面合作。今天,我們又通過王維《著色山水》的收藏,認識到華士巽先生的鑒賞能力。這件繪畫被裝載一個精緻的盒子裡,華士巽先生在畫上沒有任何題記或者印鑒,只是在盒子裡麵包畫卷的宣紙上,小字寫了“王維畫卷”四字。華先生依靠自身鑒賞力,不顧他人風言風語,提前若干年,收藏、保管了這件唐代名作,使得我們有緣再見唐人山水真跡風範,幸何如之。
第三個事情,就是本次會議的討論文本,也是江蘇人合作完成的。2011年,劉九洲在安娜堡購買一位學者藏書,發現了幾頁黑白照片,認為極有可能是一件從未發表過的唐代繪畫,於是一邊尋找藏家,一邊與包華石教授交流看法。以漢唐藝術研究為出發點的包華石教授,慧眼識珠,一看就認定是唐代繪畫,於是聯繫藏家,並且努力推動了此次會議。《元畫全集》審稿、青年學者吳斌,與劉九洲一起,努力研究此畫流傳過程,陸續發現了都穆的著錄、虞集的題詩、劉唐老的傳記、“小隱”印的所有者等至關重要的流傳資訊。這些資訊匯總之後,包華石教授使這些資訊,成為安娜堡會議的討論文本之一。而最早研究此畫的劉九洲、吳斌,都是江蘇人,吳斌至今還在徐州某高校任職。
與會大多數學者認為,《著色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唐代真跡,可以改寫藝術史重要章節,是數十年來重大發現之一。在會議籌備階段,有多位業內專家,如傅熹年、餘輝、鄭重、張洪、鄭岩、林霄、林海鐘、胡妍妍、張榮德等,都給予此畫以正面評價,這也推動了會議的召開。
孫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