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旅遊型雪場構成產業新困局

中國冰雪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根據《2016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中國現有滑雪場646家,去年滑雪總人次1510萬。滑雪場分佈上,東北超過30%,數量最多;華北約占24%,西部和華東各占18%和14%。

從參與人數、雪場佈局和滑雪消費動向看,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初級市場。

但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要達到一萬億元,對照目前不足千億的市場規模,依舊挑戰不小。

而一些地方搶抓快上的滑雪場設施簡陋,給新增滑雪者帶來的初體驗並不理想,這不利於滑雪人口的持續增長。地方政府部門決策也缺少科學依據,拍腦門決策、拍屁股走人,更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埋隱患。

絕大多數滑雪者為初級體驗者

根據《白皮書》,2016年中國滑雪總人次1510萬,總參與人數1133萬,人均滑雪次數1.33次。這說明中國滑雪者多為體驗,“發燒友”(每年滑雪3-4次以上)占比較少,但比例呈上升趨勢,一次性☆禁☆體☆禁☆驗者占比從2015年的80%下降到78%。

2016年,中國參與滑雪的人數為1133萬,較前一年增加了173萬,漲幅為18%。在歐美日等成熟市場,滑雪人口和人次的增長處於停滯狀態,而中國的快速增長也是初級階段的顯著特點。

日本和法國的滑雪愛好者約占總人口的10%,中國的滑雪參與者目前還不足總人口的1%,發展空間巨大。目前全球滑雪人口預估約1.25億,滑雪人次超過4億次,人均每年滑雪3-4次。

據滑雪服務平臺“滑雪族”的線上交易資料(基於50家樣本雪場),2016年滑雪票的線上交易1600萬,是2015年(300萬)的五倍有餘;滑雪教學線上交易369萬,是前一年(31萬)的約11倍,平均每小時的教學價格為220元。

線上資料也體現出中國滑雪運動的發展速度和互聯網化傾向。

雪場構成的困局

中國目前的646家滑雪場中,75%的雪場屬於旅遊體驗型,針對的客戶群體為觀光客。這類雪場的現狀是只有初級雪道,滑雪體驗差,設備設施、配套服務和安全保障都有待提升。

而能與歐美日成熟市場比肩的目的地雪場,在中國只能占到雪場總數的3%。

“旅遊體驗型雪場一般設施簡單,通常只有初級雪道。來這類雪場的多為一次性☆禁☆體☆禁☆驗客戶,平均停留時間為2小時。在這類雪場,滑雪者甚至連滑雪服都不穿。第一次滑雪就到體驗型雪場,會讓人覺得滑雪不過如此,不好玩,影響其對滑雪運動的認知。”北京滑雪協會副會長伍斌說。

據伍斌介紹,去年滑雪人次接待量超過30萬的只有三座雪場――萬科松花湖、萬達長白山、萬龍雪場。目前國內的雪場規模普遍較小,雪道面積超過100公頃的雪場只有萬科松花湖、北大壺和萬科長白山三家。

目前雪場配置與經營存在以下現象:優質雪場少;城市周邊低檔次雪場林立;部分優質資源被多家經營單位瓜分;區域內同質化競爭。這些都是滑雪產業“又快又好”發展的潛在障礙。

從歐美日等滑雪產業發展較成熟的國家看,目的地、度假型雪場是主體,且市場份額大,而中國的情況與之相反,初級特點明顯。

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白皮書》顯示,基於100家雪場的資料統計,目前全國約有50%的滑雪場教練只有高中或中專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練只占總數的15%。滑雪教練群體中,教學經驗低於五年的占總數的44%,這說明滑雪教練人數並未因北京冬奧會而迎來爆發式增長。

伍斌認為,滑雪培訓是滑雪場經營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培訓工作。

“一個孩子愛上滑雪,一家人都會來到雪場消費。”伍斌說,現在國內大多數雪場不重視培訓,只注重短期利益,不僅可能誘發安全事故,而且很難把體驗者轉變為滑雪愛好者。

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2015年首次招生,目前在校生共計1000多人,專注于滑雪教練、雪場設備維護維修和雪場經營管理人才培養。

學院冰雪體育系負責人透露,該校學生非常搶手,萬達長白山雪場和北京卡賓滑雪體育發展公司都向他表達過首屆畢業生“全盤接收”的想法,北京冬奧組委也向學院提出了人才需求。

一個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得到如此青睞,正說明了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

決策難有資料支撐

在長春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張政明等官員眼中,搞體育產業的難題之一是決策沒有資料支撐。

想要拿到科學的冬季體育產業資料並不容易,體育局和地方發改委、統計局等部門溝通不順暢,統計部門也弄不清楚究竟哪些行業應該囊括在冬季體育產業範圍內。

“沒有有效的資料支撐,決策的科學性就要打折扣。現在中小雪場遍地開花,大家只能在相對盲目的市場競爭中大浪淘沙。”張政明說。

伍斌擔憂冰雪產業的部分經營主體會重蹈保齡球發展覆轍,“原來保齡球館也是遍地開花,現在存活下來的則鳳毛麟角。沒有科學決策依託,搶抓快上、盲目發展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快速死亡”。

伍斌等業內人士擔憂,適合開發成雪場的山地資源珍貴稀缺,開發需要有完整長遠的規劃,一旦開發失敗,會造成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

按照《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2022年我國滑雪場要達到800家,但屆時實際數量很可能遠超這個數字,建議政府部門提前部署、科學規劃,避免資源損失和環境破壞。

滑雪文化基礎薄弱

滑雪在歐洲等成熟市場,早已是大眾體育,也形成了較厚實的文化基礎。很多滑雪者都會以家庭為單位,雪季舉家到雪場度假加滑雪度過一周,滑雪運動員可以成為歐美家喻戶曉的明星。

但在中國,滑雪只是“小眾”運動,只有少數“發燒友”實現了歐美式滑雪消費模式。

伍斌回憶了一次在奧地利雪場觀看滑雪世界盃賽的經歷:每個運動員出場時都有明星待遇,在現場都有自己的擁躉,滑雪選手都是大眾明星。

而松花湖雪場的行銷負責人曾岩的經歷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去年他在雪場碰到了為中國拿下冬奧會雪上專案首金的韓曉鵬,他當時居然沒能認出對方來。

曾岩作為一個滑雪從業者尚且如此,普通民眾對滑雪的認知可想而知。

“滑雪在中國沒有文化基礎,媒體傳播報導的力度也較小,所以這項運動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文化氛圍。”伍斌說,“如果未來我們能產出更多的滑雪明星,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滑雪選手,就會有更多的孩子愛上滑雪,從而帶動這項運動的持續發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