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裡的光圈很多人都拿它去類比背景虛化的強弱。對它的其他方面瞭解甚少,事實上光圈只是光學成像中的一個物理量,與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一同決定相機的曝光量,至於光圈大小引起的背景虛化效果不同,則是物理特性之一而已,並非單純控制背景虛化效果這麼簡單。光圈通常被攝影師怎麼用?我們討論一下。
你以為光圈只控制背景虛化?看攝影師怎麼用好光圈
光圈是相機鏡頭中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量的裝置。一個鏡頭生產出來後,焦距、鏡頭直徑、像場往往都已經固定不變了,這時候如果我們要控制相機通過鏡頭接收光線的大小,就需要讓光線通過一個裝置,通過鏡頭內可調節大小的孔狀光柵來控制相機接收的光線量。這個裝置就是光圈。
而我們平時使用相機,設置光圈值的時候,設置的是光圈值F,F值的大小決定拍照時使用光圈的大小,但和光圈的物理孔徑大小沒有直接關係,光圈值F的計算公式是:F=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圈的直徑,意味著光圈值F是由焦距和光圈的物理孔徑共同決定的。我們常說的大光圈鏡頭,的確是最大物理孔徑更大的鏡頭,但是從來不會直接標注孔徑大小,而是用F值來標注。從公式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鏡頭焦距固定的情況下,光圈值與鏡頭光圈直徑成反比,所以就有了F值越小光圈越大的結論。
光圈的作用
1、控制曝光
光圈最大的作用就是控制曝光,不同最大光圈值的鏡頭之所以價格上差異巨大,是因為最大光圈大的可調範圍比最大光圈小的大得多。與快門速度調整曝光不同的是,光圈控制曝光的範圍是設備物理上決定的,並不能像快門速度那樣由時間決定,因此光圈的控制範圍大不大,主要有鏡頭的固有規格決定,也就是由錢包決定了。
對於攝影師來說,大光圈控制曝光的優勢要比產出背景虛化效果更重要。這要從膠片時代說起。今天我們使用數碼相機、曝光量由光圈、快門、ISO來決定。膠片時代也是由這三個參數決定,只不過ISO是由膠捲的感光度來決定的,這意味著當你塞入一卷膠捲後,在膠捲拍完之前,你都沒法調整感光度,曝光量完全由光圈和快門這兩個參數決定。為了快門速度保持在手持不影響的範圍,這時就要求鏡頭的光圈足夠大了。
佳能50mm F0.95
光圈大於F1的鏡頭今天很少見,僅有少數鏡頭廠商試水。但是在膠片時代卻有不少廠商推出過F0.95這樣的產品,在那個硬體瘋狂刷新的年代裡面,不少神級規格的奇葩產品推出市面,原因便是膠捲感光度的限制,必須不斷刷高硬體規格來彌補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儘管F0.95的鏡頭在最大光圈時的解析度很低,仍然很受攝影師的歡迎,可以在弱光下解決手抖的問題。
數碼相機高度可調的感光度同樣是為了提高快門速度
數碼時代ISO可調了,而且刷高ISO也成了廠商的必修課,如今提高感光度不再是問題,但大光圈鏡頭仍然是提高曝光量的主角,主要原因在於高感光對畫質殺傷力較大,攝影師追求畫質希望控制在較低的感光度來拍攝,因此大光圈鏡頭仍然是提高快門速度的重要配置。
2、控制景深
控制景深是光圈的另外一個作用,景深受很多方面的影響,光圈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但是和焦距、對焦距離相比。光圈又是一個與硬體捆綁的參數值,在焦距一定的情況下,大光圈鏡頭景深淺效果可以營造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這是不改變構圖、透視效果下唯一可以改變景深的方法,因此才變得格外重要。
我們常說大光圈鏡頭可以有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實際上就是追求淺景深的效果。景深是合焦平面前後的清晰範圍,大光圈會減少這個清晰範圍,而後景深小於前景深的緣故,我們常常因此而獲得漂亮的背景虛化效果,往往會忽略前景深的存在。
對於攝影師來說,淺景深虛化背景的效果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之所以對大光圈鏡頭的追求,最重要的是可以更自由地控制景深,在不同對角距離下拍照,都可以通過調整光圈大小,控制拍攝物體的清晰範圍。相比想盡辦法獲取背景虛化效果,專業攝影師更在意獲取清晰主體的照片,避免景深過淺而虛化主體。
總結:
光圈作為相機的一個重要參數,很多人關心的點只是背景虛化,而攝影師則更多的是根據不同的拍攝需求來調整光圈值,光圈是個多用途的參數,用好它可以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