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媽媽事事盡善盡美,對孩子一定好嗎?

一個媽媽告訴我,她兒子下半年上小學,這個媽媽很早就買好了學區房,是一所不錯的公辦小學。但是,上週六校園開放日,全家一起進學校參觀以後,集體懵了,校舍破破舊舊的,整體設施都不怎麼好,連圖書館都沒有。

懷著失望的情緒,媽媽又打聽了一下,發現這個學校什麼特色活動都沒有,孩子除了讀書,就是讀書。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開始著急了,一方面開始後悔自己當初幹嘛不買一個更好的學區房,另一方面就想放棄公辦,轉私立學校。

但是,私立是要考的,這個媽媽以前是屬於對孩子放手型,給孩子報的興趣班都是以玩耍為主的,實打實的學習方面並不多。現在距離幼升小考試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這麼短的時間讓孩子和那些學了2、3年的牛娃去拼,媽媽就覺得孩子可能拼不過。

這時,這個媽媽就無比自責,覺得自己太失敗了,以前為什麼不考慮得更周全一點。

我就問她,她覺得什麼樣的安排更周全!這個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例子。說是她一個朋友,孩子跟她家的差不多,在北京,大家知道,北京剛出臺史上最嚴購房政策,很多家庭為了購學區房焦頭爛額。但是,她這個朋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買好了學區房。

這個學區房對口的是北京一所特別好的小學,買這套房子付出了家裡很大的代價,是把三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賣了,換了這套70多平米的學區房。原先一大家子住得挺寬敞的,小夫妻帶孩子住一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各一套。自從買了學區房以後,一家5口擠在70平米的老房子裡,還有老兩口在外面租房子住。

這個媽媽說,看看我這個朋友,她比我好多了,跟她比起來,我真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我告訴這個媽媽,如果單從結果看,從兩個女人的對比來看,這個媽媽好像是比她的朋友要失敗。沒她朋友那麼睿智,那麼有遠見,沒有給孩子準備更好的學區房。事實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呢,結果有沒有可能發生變化呢?

我們來看兩個孩子的對比,前一個孩子媽媽給他買的學區房是在力所能及情況下買的,家庭並沒有因此背負過大的壓力和負擔。後一個媽媽買的學區房是舉全家之力,6個大人為孩子讀書,承受了環境的巨大改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身上背負了6個人的壓力與期待,如果他表現好,自然皆大歡喜,但是如果他表現不好呢?他就要承擔6個人的指責。大家都會覺得我為你做了這麼大的犧牲,搬來這麼狹窄的地方住,你居然成績這麼差?你怎麼對得起我的犧牲。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只剩下讀書好這一條路,為此,他要乖乖聽話,他要努力學習,不能有一點表現不好的地方。一旦有任何一點表現不好,等待他的就是全家的失望。

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在做事的時候,有6個人不斷盯著你,不斷糾正你,你的感覺會是如何。

是不是會覺得無力、緊張、茫然。同樣,在這樣高期待、高犧牲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是“壓力山大”!孩子要接受全家人的指責,同時他內心的無奈、憤怒又沒有地方可以發洩,這些憤怒與壓力就很可能讓孩子出現更多的問題。

現在很多孩子上學後出現厭學、抑鬱症等各種狀況,就與家庭的高期待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越是為孩子付出多犧牲大的家庭的孩子問題也越多。

高壓力、高期待、高關注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當孩子接受的壓力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想辦法進行釋放,孩子釋放的方法是攻擊自己或攻擊家人。攻擊自己就是生病的方式,而攻擊家人則主要是通過行為狀況。

我越來越多地發現那些反復健康、行為出狀況的寶寶除了有自身成長本身就有的各種問題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媽媽做得太多,太追求完美導致的。

有些媽媽對孩子的照顧真的可以用盡心盡力來形容。寶寶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大家都緊張地不得了,睡夢時翻個身,會擔心寶寶睡不香影響長個;偶爾打個噴嚏,會擔心寶寶是不是感冒了,然後嚴正以待;

甚至會計算寶寶睡覺時翻身的次數,記錄每次寶寶咳嗽的時間、咳了幾聲,還會記錄寶寶每天吃了什麼,大便幾次,什麼時間大便的她總是用各種最耐心、最細緻的方法來處理寶寶問題。任何她聽說對寶寶好的方法都會用。

如果說媽媽這麼努力,孩子能達到先前的預期,當然是值得的。但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時候,媽媽很努力,孩子卻不斷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一個高度關注孩子睡眠的媽媽,孩子睡眠一定動不動出問題,有的孩子動不動就驚醒,或者睡眠對環境的要求特別高,其實都跟最初媽媽的關注程度有關。同樣,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除了最初對食物的不適應之外,後面反復出狀況也是家庭對吃飯太關注導致的。

孩子出狀況後,最緊張最焦慮的人又是媽媽,媽媽就會無比自責,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媽媽,自己不稱職。為了讓自己稱職,媽媽會努力改正自己,再尋求更有效的方法來糾正孩子。

孩子出問題的原因其實是為了對抗壓力的,結果壓力不僅沒釋放,反而增大了,這時孩子就會通過新的更嚴重的狀況來對抗。這樣親子之間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模式。一個問題貌似解決了,但是新的更嚴重的狀況又出來了。

媽媽就會產生巨大的挫敗感,對自己失望,對孩子失望。而孩子因為沒有滿足媽媽的需求,內心也會自責。這些創傷很可能會留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強迫性反復,強迫性出問題。

所以那些看起來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很完美的100分媽媽,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高濃度的愛會毀了孩子。

既然太關注孩子的媽媽不好,究竟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呢?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在上個世紀就提出,對孩子最好的媽媽是 “good enough mother” 也就是足夠好的媽媽。

他指出 “做媽媽的夠好就好,不必盡善盡美。因為盡善盡美的媽媽可能會使寶寶不得不過早注意來自外界的要求,甚至是做出妥協”。

這個good enough mother國內現在解釋為60分媽媽,順其自然的滿足孩子,讓孩子在成長中自然而然地體會生活中的各種狀況。孩子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能及時滿足,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媽媽能夠適當的消失。

為什麼60分媽媽就夠了呢?因為每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擁有成長所需要的所有力量,就像一株幼苗,只要給予充足的陽光、空氣與養分,他們就可以蓬勃生長。

身為一個媽媽,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用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用高品質的陪伴幫他構建起內在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然後,靜靜地等待孩子按照他內在的秩序慢慢成長。

環境過於惡劣,父母都撒手不管,幼苗難以成長;如果管的太多,什麼都包辦了,孩子又會沒有辦法自己體驗,內在的成長動力無法被激發,也會出狀況。60分的火候剛剛好。

那麼,如何做一個60分的媽媽呢?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是指向分離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會逐步認識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父母的責任就是説明孩子實現這個目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步放手,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在廣闊的世界中翱翔。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逐步放手的過程。在孩子剛剛出生時,他最依賴媽媽,這時媽媽要給予他全身心的陪伴。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 60分媽媽要懂得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忍受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時的挫敗感,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通過喚醒孩子內在的自覺,發展出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當孩子出問題的時候,先冷靜的看看問題在哪裡,再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用鼓勵、肯定的方法去解決。

媽媽要給孩子60分的關注與期待,把多出來的40分給自己和老公。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斷關注自己的內在,讓自己成長起來。接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媽媽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內在的時候,就會迎來內在的豐盛。而這份豐盛會提升幸福感,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更自信,更明白與孩子的邊界。

還有一部分是給老公。很多媽媽都是喪偶式育兒,為了孩子完全不顧老公,老公被忽視後,家庭又會迎來新的問題。我們知道最穩固的家庭是媽媽、爸爸和孩子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為一個穩固的三角。如果爸爸被忽視,媽媽和孩子走得太近,爸爸找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這時夫妻關係就很容易出現危機,當夫妻關係破裂後,對孩子就會造成心靈上永遠的創傷。

所以真的愛孩子,還需要把愛從孩子身上拿回來一些,用在老公身上。當夫妻關係穩固後,孩子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所以,我們在有孩子後,努力做一個60分媽媽,把多餘的愛從孩子身上拿回來,用來愛自己和老公。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會迎來挑戰,不斷會遇到問題,每當遇到問題時,大家都能把目光從孩子身上拉回來,放在自己身上,陪伴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不斷成長的過程。每一次通過孩子的問題讓自己內在成長,那麼我們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發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