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京地區開年第一場重量級官窯瓷器收藏展——回歸•呂氏收藏官窯瓷器精品展,將於4月8日至16日在鼓樓天津北方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盛大開幕。展品有來自紐約亞洲藝術周,有為原美國波特蘭博物館館藏瓷器。
40多件百年前的皇室遺珍即將跟大家見面,同治大婚用瓷黃釉蝴蝶碗、道光祝壽用的青花龍紋福壽碗以及康熙文房中的豇豆紅鏜鑼洗等。百年很長,也可以很短,對於一件精品來說,可以是短暫的露面,要做的就是讓流離失所的官窯瓷器回歸祖國。
紐約亞洲藝術周精品官窯瓷器亮相津城
每年的3月中旬,紐約都會迎來一年一度的“亞州藝術周”,國際各大拍賣行都會在這次亞洲藝術收藏的集市上大顯身手,所以“亞州藝術周”不僅在華人世界,而且在全球範圍內也算是比較盛大的藝術盛事。屆時包括佳士得、蘇富比、DOYLE、iGAVEL等拍賣巨頭會呈現出近20場亞洲藝術品拍賣會,同時還有來自40多個國際頂尖亞洲藝術專家策劃的展覽。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各有專攻,紛紛帶來來自中國、印度、東南亞、喜馬拉雅、日本和韓國跨越數千年的藝術精品。2015年“古董教父”——美國大藏家安思遠專場盛況空前,而去年和今年的“亞洲藝術周”依舊場面火爆。
這一次,天津“呂氏收藏”的第四代接班人呂宏午先生從紐約亞洲藝術周上精挑細選了數十件珍貴的官窯瓷器,並將其帶回故鄉。其中一部分為美國俄勒岡州最大的城市波特蘭的“波特蘭藝術博物館”館藏精品,此次收購的費用會用於為波特蘭博物館增加收購基金,這也是“呂氏收藏”支持慈善活動的一項善舉。
“呂氏收藏”將文化傳承在紐約生根發芽
此次展覽的主辦方“呂氏收藏”是津京地區業內知名的收藏品牌,有著世家文化深厚的傳承積澱。此次把珍貴瓷器藏品從紐約帶回故鄉的呂宏午是“呂氏收藏”的第四代傳人。他的曾外祖父馬景桐先生,是齊白石先生的手批弟子和摯友,1929年拜齊白石為師學習書法篆刻,齊白石先生曾贈送題有“景桐弟子”上款之扇面給馬景桐先生,在香港發行的《齊白石手批師生印集》中,還有齊白石給馬老先生的親筆批語。馬景桐先生晚年對收藏情有獨鍾,開創了呂氏家族的收藏事業。而呂宏午的祖父呂星洲先生,自幼喜愛丹青,筆名今陶,是南開大學文學院畢業的著名書法家、學者,也傳承了馬景桐先生的收藏精髓。曾出版過《今陶書法藝術作品選》、《呂氏收藏拓本蘭亭》等書籍。
呂宏午的父親呂衛,則深受書香世家的文化薰陶,自幼習畫,並傳承了呂氏家族的收藏文化,於2002年起,以“呂氏收藏”為字型大小經營瓷器古玩,2004年,成立了天津首家私人瓷器博物館。
如今,“呂氏收藏”的第四代接班人呂宏午子承父業,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了收藏鑒定之路。“90後”的呂宏午畢業于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現在在曼哈頓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做金融分析,一邊做“華爾街之狼”,一邊著手將“呂氏收藏”的傳承在紐約生根發芽。
百年前的皇室遺珍回歸祖國
中國古董藝術品市場中,宮廷遺珍永遠都是頂級藏家追逐的對象。一件出自宮廷的傳承有序的珍品出現在市場上,乃藏家可遇不可求之事,無論市場環境如何,都不愁賣出個好價錢。而官窯瓷器更是“全球糧票”,是可以進行全球變現的藝術品。晚清官窯同樣作為不可再生的宮廷藝術品,類似於股市中優質的藍籌股,面對日益膨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其資源必將極速緊缺。而紐約,目前仍是中國古董藝術品交易的中心。
電影《末代皇帝》描繪了末代皇帝溥儀在離開紫禁城後為了維持流亡小朝廷的奢華生活,變賣宮中帶出的珍稀藝術品、珠寶、名貴書畫換取現代生活用品的片段,“我在天津花了好多錢……為了換取軍閥的保護和一些白俄將軍的友誼,我已經記不清楚他們讓我花了多少珠寶玉器……我不停地買鋼琴,手錶還有收音機,西方的任何東西都是好的……口香糖、阿司匹林、還有汽車。”
此次“回歸•呂氏收藏官窯瓷器精品展”中展品的身世,正是反映了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文物的命運因國運和時局的動盪而流離失所。此次展出的40多件官窯瓷器中,大部分為皇室專用器具——慈禧太后大婚時用的黃釉百蝶碗、道光祝壽用的青花龍紋福壽碗、皇后專用的內白外黃盤、乾隆專用的檸檬黃釉盤,以及康熙文房中的豇豆紅鏜鑼洗……這批禦藏官窯于天津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百年很長,也可以很短,對於一件精品來說可以是短暫的兩次露面。百年之中,承載著中華文化血脈的藝術品因歷史原因而分崩離析,流落他鄉,其中一些幸得愛護得以保存至今。
如今,越來越多曾經流失海外的藝術珍品通過市場回到了它的誕生地,正如“呂氏收藏”第四代傳人呂宏午所做的——讓官窯瓷器回歸祖國,這也是這次展覽題目的意義所在。
展期:2017年4月8日—4月16日
展地:天津北方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天津市南開區城廂東路)
部分展品介紹:
清康熙 豇豆紅鏜鑼洗【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 口徑:8.2cm
紅釉中,豇豆紅最為古雅,特別是康朝官窯文房豇豆紅更加突出。傳世的豇豆紅以小件居多,如印盒、鏜鑼洗、太白尊等器型。它是康熙晚期出現的品種,其色調為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而得名,又因其淺紅嬌豔,又被稱為“美人醉”。此件康熙豇豆紅鏜鑼洗底落“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為康熙本朝御用瓷器,本藏品來源於佳士得。
清咸豐 藍地黃龍紋碗【大清咸豐年制】楷書款 口徑:10.8 cm
清代妃嬪日用瓷器是按配額等級劃分的,上自皇太后,下至貴人、常在、答應等人。每年按等級,所供應的瓷器有所不同。嬪所用瓷器為藍地黃龍,其瓷器配額是:藍地黃龍瓷盤兩個、藍地黃龍瓷碟四個、藍地黃龍瓷碗四個、藍地黃龍瓷蠱兩個。嬪在清代地位次於妃,此件藏品來源於85年香港蘇富比。
清道光 紅釉玉壺春瓶【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
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在歷經宋、元、明、清朝代更迭後,成為中華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其造型古樸端莊,形體穩重大方。在清代,玉壺春瓶無論是造型上或是工藝上,均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此件藏品來源於紐約亞洲藝術周。
清乾隆 芥末黃釉梅瓶【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這一件為芥末黃釉梅瓶,底部寫有“乾隆年制”六字款。梅瓶是漢族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到了清代,禦窯廠大量製造各式各樣的梅瓶,且造型愈發精美,有的用來裝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為了宮廷陳設品。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別豐滿,幾乎成一條直線,腰部以下收得較直。梅瓶講究圖案化,龍紋較死板。此件藏品來源於美國波特蘭博物館。
清道光 鬥彩綠龍罐【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
此作品屬於鬥彩中的單彩品種,是以通體青花勾勒輪廓線,施釉後再敷綠彩燒成。鬥彩綠龍罐最早從康熙朝燒制,雍、乾、嘉、道各朝均為大運琢器品種,至道光二十九年停燒。相同之器可見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此件藏品來源於紐約亞洲藝術周。
清雍正 仿永宣寶石紅釉盤【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口徑:16 cm
胤禛做事嚴謹,就雍正朝仿前朝瓷器而言也是最成功的。此件雍正紅釉盤就是仿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寶石紅。它是以金屬銅為原料,通過加溫變為紅色,由於它燒造的溫度比其他紅釉低45°,釉面熔化程度不夠,釉面不流動,口沿處會出現燈草口。可見當時雍正朝在仿永宣朝之器時的複雜程度。
清乾隆 黃釉折腰碗 【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口徑:15.7 cm
碗口微撇,折腰,故稱折腰碗,弧壁,圈足,內壁及足內均施白釉,外壁釉色如栗米,稱米黃釉,外底以青花書乾隆官窯款。(文/阿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