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家坐穩,同事追追就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波瀾不驚:您家孩子今天沒來上課。追追深深吸了一口氣,換鞋出門開始了“尋子之路”。
按照兒子的套路,不是在樓下花壇偷著溜達,就是在不遠處的小公園瞎逛,果然,兒子被自己像雞仔一樣從秋千上拎了下來(連翹課的方式都這麼“文藝”!)。母子倆走到社區樓下,碰到鄰居奶奶,老人帶著一臉看笑話的表情問:兒子翹課啦?
壓了壓心中的怒火,追追擠出一絲笑:沒有,孩子今天不舒服,我接他回來休息。老人臉上一陣尷尬,兒子也不可思議地看著自己。
回到家,追追把兒子的書包收起來,鎖在了櫃子裡。就帶著孩子去買菜,兒子提重包,自己拿輕包,沒有幫忙,接著追追讓兒子幫忙做家務:掃地、拖地、整理衣服,做飯的時候也讓兒子踩著小凳子幫忙洗菜、遞盤子……不停地重複。一個上午,兒子累得人仰馬翻。
“孩子,如果不讀書,你就得天天這麼累。哦!對了,還要工作掙錢,比這個還累。”
“那我讀書呢?”
“如果你讀書,等你長大了,就會發現做這些很簡單,因為有知識,所以不會累。”
“好,我讀書。”
當追追平靜地把故事講給我聽時,我是真心佩服她的智慧和耐心!(換做我,二話不說,找到兒子就開打!我果然不是好父母)
·不讓孩子在翹課路上越走越遠
追追說,發現孩子翹課,不少家長走上前就是一頓毒打加狠罵,好了,孩子也怒火中燒(反正你只見我翹課不聽話,那你打我罵我好了),通常硬碰硬的結果都會是兩敗俱傷的。其實,孩子不讀書,父母不應該是讓孩子主動意識到其不好處嗎?
如果只是一味地跟孩子講“讀書好”,“不讀書沒有出路”之類的話,于孩子而言也只是過堂風。還不如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好好“體驗”一把,不要讓孩子在翹課的路上越走越遠。
·發現孩子的癥結所在
孩子翹課是因為與老師關係不好,還是同學之間相處不好,或者是學習內容太難,學不進去?最首要的問題還是和孩子談一談,知道孩子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一旦問出並查證了原由,父母該出手就出手,該幫助就幫助,當然,對孩子“翹課”的錯誤做法,該懲罰的也要懲罰。
·保護孩子“柔弱”的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是“柔弱”的:一是因為其涉世太淺,內心不夠成熟,但卻又自以為“成熟”,這種心理表現為強烈的“自尊”,二是孩子渴望這種“自尊心”得到家長,或者旁人的認可。
就像追追說,在家媽媽是老大,在外面媽媽和兒子是朋友,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當然,為了維護兒子的自尊心,可以適當地對外人“撒謊”(但一定要和孩子說好,不違反原則,數量有限,過期不管)。
其實誰家沒有小淘氣?誰家孩子永遠不會犯錯?關鍵是孩子犯錯以後,爸爸媽媽能不能做好糾正工作。(我看好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