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一輩子都忘不了,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媽媽經常把她推出家門時說的那句“我不要你了,養條狗都好過養你,養狗還會擺尾巴呢,養你只知道氣人”,面對那個漆黑的樓道和眼前的鐵門,當時她是那麼無助的撕扯哭叫,但是沒有人給她開門。如今長大的她再也不在回那個家了,甚至離開生活的那個城市。
黃女士之前也跟八歲兒子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後來給兒子道歉時,聽道這句話就在也不敢了,他說:媽,你那天讓我滾出去,說不要我了,我真的想走,我問他:你想走去哪?他說:不知道,走到哪算哪兒,再也不回來了。黃女士心都疼的,也很後怕。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有的家長還會藏起來,等到孩子停止哭鬧後才會出現,然而被家長慣用的招數,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大於體罰。而且用這句話教育孩子的家長,年老後多數會被孩子嫌棄。
心理學家分析,家長這種假裝遺棄的行為,會大大的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在小時候會強烈的依賴父母,這種關係讓孩子心理得到一些安全。孩子沒有辦法辨別家長的這種行為是生氣還是真的遺棄自己,當孩子認為最信賴的人不要自己,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
孩子在這種痛苦的過程中,心裡會無意的埋藏下怨恨的種子,而且隨著家長使用次數的增多,這個種子就會生根發芽,當孩子意識到家長這樣做是生氣的時候,他也不會原諒家長,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反抗。當年最為父母的忽略了孩子的感覺,孩子也會忽視你們年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