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各大車企的不斷崛起,陸續推出比較迎合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國產自主品牌車型也逐漸被大家所認可並接受,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發展,絕對是進步神速!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懂行的車友還是發現,國產車在一定程度上依舊賣不過合資車,並且還有個通病,就是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不是哪處異響,就是做工粗糙,依舊不能完全迎合消費者。
那麼問題來了,自主品牌這些年進步神速, 為什麼依舊跟合資車差距很遠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國產車與合資車的愛恨情仇。
差距一:工業設計能力
國產自主品牌的工業設計能力較差,高水準人才短缺,這顯然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在這個先天性的不足的前提下,不少國內品牌車企紛紛去國外“挖牆腳”、“請高人”久而久之,噁心迴圈已打下“堅實”基礎。
而對於合資品牌來說,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國產車”,由於國外技術支援的存在,大量的資料研究以及歷史設計經驗,再加上一套本摸索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成熟設計標準,就使得合資品牌車型的設計和應用,更加科學合理。這也就是“紙面上的差距”。我們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差距二:品質把控
由於現在合資車的國產化程度很高,與國產自主品牌相比,在工藝上的差別並不大,零部件的供應商很可能是同一家。但由於合資品牌有著一套完整的標準品質體系,也就有著一套完整的零部件測試體系,要知道每一個零部件的誕生,甚至一個零部件的部件都需要通過一套完整的實驗測試,去驗證是否符合體系標準的要求。
反觀很多自主品牌,沒有自己獨立的體系標準,所以很難去驗證一個配件究竟是否足夠合格,在加上成本壓力的存在,本著能省就省的原則,你就想像到後面所造成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差距三:成本壓力
看了兩點有些車主就可能要問了,為什麼自主品牌的對於產品合格的標準,要求不高呢?其實和簡單,成本壓力!
先說說成本壓力。自主品牌起步晚、技術有待提高,大量資料積累和體系標準建立又少之又少,再加上合資品牌的高市場佔有率。國產自主品牌可以說在這些年裡是夾縫求生存。所以最年來上市的車型都具備三個特點,外觀時尚,配置豐富,同時價位可觀,這種“高分低能”的表現實在是有點偏離了正軌。
差距四:裝配工藝
與品控一樣,裝車裝配也同樣是個技術活。車輛的裝配有著一個嚴格的裝配順序,並且螺絲、螺口擰緊的力度也有著嚴格要求。而完成這些工序都需要經驗、技術,以及時間。在國外,安裝發動機的工人都必須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並且累計一定經驗之後,才能進行裝配。但是國內,基本上都是“師傅帶徒弟”邊學邊練,培訓時間可能短短幾個月,就上崗操作了- -!
即便說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裝配工素質條件基本相當,但是由於技術差距及成熟的裝配程式和質檢標準,整車裝配的工藝就要比自主品牌好很多。
對於國外成熟品牌來說,幾十年、上百年的資料經驗的積累,可以輕輕鬆松的完成中國市場的大資料分析。但是國內自主品牌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很多資料,並不是抄一抄、借鑒一下,就能融會貫通的,這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以,“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在這裡說的一點不假,並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真真正正的“跑”出來的!
由於不少外資已經對國內開放了一些技術專利,使得目前在國內自主品牌車型的品質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哈弗H6、吉利博越、長安CS95、傳祺GS8等等。都展現了目前國產車的最高水準。
小編也非常支持自主品牌,不論是從愛國角度還是在其他方面,自主品牌也在每年拿出一筆可觀資金致力於研發自身的技術“特色”,以便更多的迎合消費者需求。現在最缺的依舊是時間,一個給予自主品牌成長和進步的時間,將這四大差距抹平的時間,一定要給予耐心和信心,相信自主品牌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