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5歲之前,幾乎有一半的孩子得過一次急性中耳炎!專家提醒父母,一旦感冒後引起鼻黏膜水腫,很容易堵塞咽鼓管,從而引起中耳炎。
如果是患了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永久性傳導性耳聾或感音神經性耳聾。所以當發現孩子有耳悶塞感、耳脹、反復搔抓耳朵或者看電視總是喜歡把聲音調大聲等症狀,家長均應留意孩子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趕快帶去醫院求治。
兒童感冒易誘發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耳科就診病人排名第一的疾病,特別是兒童好發。”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宏征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是春季高發的耳科疾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季節細菌繁殖快,病毒複製活躍,很容易患上流感或感冒,進而導致分泌性中耳炎。”
張宏征解釋,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況下,咽鼓管是中耳與外界環境的唯一通道,維持中耳內、外的氣壓相等。感冒時鼻黏膜腫脹,堵塞了咽鼓管,中耳無法與外界通氣,中耳的氣體就會被耳黏膜吸收,中耳出現負壓從而導致中耳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積於中耳,從而形成中耳積液,這就是分泌性中耳炎。
另一個原因就是兒童有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結構,在未成年時,咽鼓管相對較短、寬而平直,鼻咽部的分泌物(細菌等)容易經咽鼓管逆流進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兒聽力下降,難被早發現
“我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孩子因為中耳炎導致耳朵聽力下降十分明顯時家長才帶來就診,此時已經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張宏征說,從臨床看,分泌性中耳炎多在感冒後出現,發病的症狀比較隱蔽,一般沒有耳朵的疼痛,主要症狀為聽力減退和耳悶(如同坐飛機的感覺)。
可是3歲之前的嬰幼兒無法準確用語言表達,往往也不會表現出任何行為異常。3-6歲的兒童則往往表現為對父母的呼喚不理睬,但家長往往誤認為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不予重視。
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告訴父母,自己有耳鳴,搖頭可聽見水聲。而家長也可能會發現孩子反復抓耳,在看電視總是將聲音開得很大。如果自家孩子有上述異常症狀,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張巨集征說,專科醫生根據病史及專科檢查,比如鼓氣耳鏡、鼓室導抗圖和耳顯微鏡或內鏡檢查等可以明確診斷。
擤鼻涕注意預防更有效
隨著呼吸道感染康復和咽鼓管功能的恢復,一部分患兒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但是,還有相當部分的孩子不治療病情會越來越糟,造成聽力不可逆下降。
在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用一代頭孢或阿莫西林,再加上鼻黏膜減充血劑,很快就能緩解鼻黏膜水腫,並且改善呼吸道細菌感染,治療起來也很簡單。但是,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永久性傳導性耳聾或感音神經性耳聾。
專家提醒,在感冒期間,家長千萬別捏著孩子鼻子讓其用力擤鼻涕,這樣做會讓咽部壓力增高,細菌因而容易由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是輪換按住一邊鼻孔,輕輕擤出鼻涕。如果是嬰兒,用手帕擦拭即可。
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胡瓊珍 伍曉丹
----------------------
文|轉自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