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好”的選擇,都不會太舒服

經常有跑友會在後臺留言問:怎樣才能跑得更遠些?

我的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多跑跑:

如果你想跑10公里,那就每週跑3次,每次跑5公里,堅持一個月;

如果你想跑半馬,那就先跑個3個月,再把單次跑量拉到16公里以上;

如果你想跑全馬,那就先跑上半年,再把單次跑量拉到35公里以上。

可是,往往我這樣的回答,很多人的回復卻是: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啊,跑這麼多對我來說太難了,早晨起不來沒有晨跑習慣,晚上回到家已經很累了,都不想動了。

我只想說:親們,跑步這件事,誰也不是天生就是飛毛腿,那些跑半馬、全馬的人,也都是經過了經年累月的系統訓練才有能力順利完賽,絕非一日之功。

我們往往羡慕別人的輕而易舉,以為對方有什麼秘笈絕招,就像武俠小說裡面一樣拿到了九陽真經,瞬間打通任督二脈,一飛沖天。

但其實要想在人前看起來毫不費力,必須人後非常努力,並沒有什麼捷徑,而努力註定是不那麼舒服的。你可以聊微信一個小時,也可以跑步一小時,聊微信的一個小時肯定過得很快,因為舒服啊!跑步一小時呢?我想大多數人是大喘氣的。

美國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舍爾教授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果汁軟糖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來預測孩子的未來,是世界上最簡單,也是最成功的行為實驗之一。

實驗是這樣的:

20世紀60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在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校園裡一間幼稚園找來數十名孩子,在每人面前放一塊果汁軟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然後他便離開教室15分鐘。

通過觀察發現:有1/3孩子馬上就開始吃糖果,還有1/3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兌現額外獎勵後才開始吃,另外1/3兒童開始堅持但後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

直到14年後這些孩子中學畢業,開始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或工作,米舍爾才開始研究的下一步。他發現:

1、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缺乏自信,與同齡人相處不好;

2、等到最後才吃糖果的孩子則交際能力強、有主見且學業出眾;

3、“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試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米舍爾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對待糖果誘惑態度與日後成功與否有關。在吃糖之前等待的時間越長,以後生活就越幸福、成功。

繼而他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概念:能夠堅持等待就是能夠延遲滿足,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聊微信這件事情就像是你馬上可以吃到的果汁軟糖,甜蜜爽口,所以欲望的本能驅使你非常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而跑步這件事情的過程是相對痛苦的,也無法馬上得到實際的好處,就像15分鐘以後的那塊軟糖,誰知道是否會兌現呢?

但是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著眼遠處,為了未來更大的快樂和收穫,哪怕現在是需要忍耐和堅持,也願意去承受。

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種精神文明,去做一件事情,並不只是受到原始欲望的驅動,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出於理性,為了更好的未來捨棄當前的一顆“果汁軟糖”。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人類的文明與野蠻,其差異在於你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未來犧牲當下。這和“延遲滿足”的理論異曲同工。

那些“好”的事情,往往都不會太舒服,中國的古話早就說過: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吃藥的時候誰都知道苦,但是你知道這是治病的,所以再苦也得喝。

很多事情也是一樣,跑步、健身、讀書、創業……沒有一件的過程會和聊微信、打遊戲、追美劇來得快樂,但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家庭、事業……無論出於哪一點,這些事情你必須要去做。

所以,停止抱怨,要想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人,就狠狠心,去做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好”事。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