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手機>正文

Sonos PLAYBASE 音響體驗:玩的是無線科技生活

每天回到家之後,手機一如既往地自動連接到家中的 Wi-Fi,打開手機中某個 App,點擊播放預設好的歌單,客廳電視下的音響便開始為接下來的「葛優躺」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接近兩年的時間裡,幾乎在家的時間都是如此享受著無線音樂的好處,豐富的網路音樂資源、便捷的連接方式以及在家中任意位置控制音響,如果不是吹毛求疵般追求聲音能分辨出究竟源自水電、火電亦或是核電的話,無線音響的美好體驗程度對於我這類追求「科技改變生活」理念的用戶來說,實在是不遜於那些靠體積論實力的音響。

作為 Bose Soundlink Mini 和 Sonos PLAY:1 的長期用戶,我似乎更偏愛於這些體積相對小巧的音箱/音響,享受過無線音樂的方便之後,真的很難再回到那個在 CD 架裡翻出一張唱盤,然後打開各個設備的電源,插入唱盤靜候音樂響起的年代,當然音響發燒友追求極致的天籟之音則是例外。

Sonos PLAY:1 讓我領略到無線音響的魅力,但它也並非無致命級的缺點,例如僅提供 RJ-45 網線介面的它沒有辦法與電視、家用遊戲主機設備連接,意味著你購買 Sonos PLAY:1 之後,只能使用 App 來播放內容。不過解決方法還是有不少的,例如與 PLAYBAR、CONNECT 或 PLAYBASE 搭配使用的話,便可以連接其他音源。

其中 PLAYBASE 是 Sonos 近日推出的一款新品,這款外型寬大且纖薄的音響專為非掛牆電視而設計,可直接墊在電視機下使用。近日編輯部也拿到了 PLAYBASE 體驗機以及兩個 PLAY:1 音箱,可以組成一套環繞聲系統。

「PLAYBASE、PLAY:1 和 SUB 三款搭配使用可以組成一套 5.1 聲道的環繞聲系統」

PLAYBASE 的機身採用了一體化零接縫的設計,線條簡單整潔,表面平滑,機身上沒有外露的螺絲,設計非常符合簡約風格的客廳搭配。

考慮到電視墊在音響上方,PLAYBASE 的厚度僅有 58 毫米,是目前 Sonos 產品裡面最纖薄的機型,比 PLAYBAR 要薄了不少,不過佔用桌面的面積較大。

表面摸上去的質感除了平滑之外,還能夠感受到非常堅硬,PLAYBASE 採用的注塑成型工藝定制玻璃強化碳樹脂外殼,可承受 34kg 重量,大概就是一台液晶電視機的重量,一般 55 英寸的液晶電視都能滿足承重條件。

不過對於那些分體式支架的電視來說,如果兩個支架之間的距離超過 720mm 將會無法將電視墊在上面,除非電視最底部與桌面之間的距離超過 58mm。

▲ 機身正面只有三個按鍵,播放按鍵和觸摸式音量 +/- 鍵,從左邊音量鍵向右邊可以實現下一首,反之則上一首

PLAYBASE 之所以設計成非壁掛電視的專屬,其實也是經過了市場調查,官方表示調查發現,全球約有 70% 的用戶喜歡將電視機放在電視櫃上而不是掛在牆上使用,因此推出 PLAYBASE 提供更多選擇非常有必要。

目前 PLAYBASE 提供黑白兩款顏色,定價為 5580 元人民幣,與 PLAYBAR 售價一樣。

58mm 厚度之下的 PLAYBASE 集成了 10 個 D 類數位功放,配備 Sonos 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揚聲器矩陣,包括有 6 個中音揚聲器、3 個高音揚聲器(其中 2 個側向發聲的高音揚聲器)以及 1 個定制設計的低音揚聲器。相比 PLAYBAR 而言多了一個低音揚聲器。

正面的柵格網面看起來非常統一規律,但實際上共 43000 個小孔,有五種不同的尺寸,越靠近低音炮的排氣孔,孔徑也越來越大,以儘量排出更多的空氣,提高發聲的表現。

PLAYBASE 與 PLAYBAR 一樣,提供了 RJ-45 網線、光纖以及電源介面,相比 PLAY:1 而言多了一個光纖介面用於連接電視,實際上具備光纖輸出介面的設備也可以通過該光纖介面輸出聲音,例如 PlayStation 4 等。

正是因為 Sonos 連接方式的特別,它所帶來的體驗與普通無線音箱也是大不相同。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也因為沒有配備藍牙連接而覺得不太習慣,但實際上 Wi-Fi 連接有它的優勢所在。比如說只需要在同一無線網路覆蓋範圍內,不會受到藍牙連接較短傳輸距離的限制,音質不會因為無線傳輸而有損失(實際上手機只是作為控制器存在,播放時 Sonos 無線音響會自動將資源下載到音響內置的系統中進行解碼播放)。

搭配兩個 PLAY:1 使用,可以作為環繞聲系統的兩個後置揚聲器,如果預算充足的話還可以更換為更高端定位的 PLAY:3 或者 PLAY:5。與 PLAYBASE 之間的連接採用無線組合的方式,對於那些家中沒有為環繞聲系統佈線的使用者來說便利不少。

在配置過程中,可以添加電視遙控器來控制 PLAYBASE 的音量,僅支援紅外發射遙控器,如果電視採用藍牙遙控器的話則會無法使用。

當插入光纖介面之後,PLAYBASE 會自動檢測該介面的輸入情況,當有聲音輸出時會自動從音樂播放自動切換到 TV 模式。PLAYBASE 與 PLAYBAR一樣,TV 模式下有「夜間模式」和「人聲增強」可選擇,夜間模式會降低低音的效果,適度提高較弱的高音,增加聲音細節;而人聲增強則可以動態調節音量,提高人物對話清晰度。

▲ 音樂播放模式

在 App 內的同一個音樂平臺可以添加多個帳號,適合一個家庭不同成員的使用。

▲ 音樂資源

音樂資源內容是 Sonos 的核心體驗之一,因為沒有辦法支持藍牙連接,除了推送手機本機存放區的音樂到 Sonos 播放之外,就只能通過官方提供的資源管道。

作為美國品牌的無線音響,Sonos 還是比較接地氣的,前兩年使用的時候就已經支援主流的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多米、豆瓣等平臺,去年新增了 Apple Music。值得一提的是,我發現 QQ 音樂平臺需要付費購買的音樂資源,在 Sonos 上可以直接播放,也算是 Sonos 用戶的一大福利吧。

聽感方面,如同 Sonos 在發佈會上所說的那樣,三頻都比較均衡的,而且量都比較適中,高頻不會出現刺耳,低頻也有足夠下潛的深度,並沒有故意傾向調教某個頻段,能適合各類風格的音樂,意味著 PLAYBASE 發出的聲音其實還是比較耐聽的,有點類似索尼那些無線音箱。

僅僅使用 PLAYBASE 不接入兩個環繞聲揚聲器 PLAY:1 的話,仔細聽的話其實還是能聽到環繞聲的效果,但是後置聲場的量不是特別足。接入兩個環繞聲揚聲器之後,環繞聲的效果有明顯的提升,在系統內為音樂播放提供了「氛圍音效」和「全頻」兩個選擇,當選擇「全頻」的時候,後置揚聲器的量會明顯拉高,而且聲場會比「氛圍音效」更廣闊。

無論是播放流行音樂/播放電影,還是作為電視的輸出,PLAYBASE 與 PLAY:1 的組合,都能提供一個較為不錯的聽覺體驗。

一勞永逸的「Sonos」配置方法

使用 Sonos 的產品的確很簡單方便,連上音響所在的 Wi-Fi 網路,打開 App 就能夠使用。當然這一切的背後,需要前期相比藍牙略微繁瑣的配置方式。

首先將 PLAYBASE 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到路由器中,當 iPhone 或者 Android 手機進入「Sonos」配置之後,便會自動檢測附近可配置的 PLAYBASE,然後將 PLAYBASE 接入該 Wi-Fi 網路。

點按側面的按鈕之後就可以完成 PLAYBASE 的配置,然後為 PLAYBASE 選擇一個房間,這個目的主要在於使用者可以在不同房間佈置 Sonos,以此來分辨。

當配置好 PLAYBASE 之後,系統會預設詢問是否添加 SUB 低音炮或者環繞聲音箱,由於我們這次沒有拿到 SUB,所以直接跳過設置 PLAY:1 左右環繞聲,設置的方法很簡單,根據設置提示左右,同時按播放鍵和音量 + 鍵就能加入到 PLAYBASE 之中。

由於大部分 TV 默認選擇內置揚聲器作為聲音輸出,所以需要將 TV 設置為光纖輸出。

最後設置電視遙控器,用於遙控 PLAYBASE 的音量,基本就完成了整個系統的設置。第一次設置完成之後,系統會預設要求使用一次 trueplay 調校,用於校準聲場。

Sonos 應用內所提供的音訊部分設置並不算多,主要考慮到使用的簡易程度,整套系統雖然設置步驟有點多,但實際難度不高。

選擇 Sonos,更多的是選擇「無線生活方式」

如果對音訊比較熟悉而且要求較高的話,Sonos PLAYBASE 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畢竟追求各方面均衡的產品,雖然沒有明顯短板,但也沒有特別長的長板,所以選擇 PLAYBASE 和 PLAY:1 搭配的環繞聲系統,更多的是選擇 Sonos 產品哲學裡面的「無線生活方式」,如果能將電源線也巧妙的解決當然就更好了。更有意思的還在於即使輸出的音訊並非環繞聲級別,但依然能夠通過 Sonos 軟體類比出環繞聲的效果。

不必在裝修時考慮線路的鋪設,無需錯綜複雜的線纜困擾,也不用特意去連接那個設備,只要在家中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便捷的音樂生活。PLAYBASE 作為 PLAYBAR 填補非掛牆電視市場的空白,不知道 5580 元售價的它有多少人願意為它買單了?

說句題外話,一個擁有兩個揚聲器的 PLAY:1 售價就要 1580 元,PLAYBASE 擁有十個揚聲器售價 5580 元的話,是不是算便宜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