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冷門書《神話與意義》—遺失的心智與精神

文 | 王斌

這幾天在讀一本小書,法國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的《神話與意義》。人類學曾予以過我巨大的思想啟蒙,那是發生在1986年的一個夜晚,當時在文化部的一位朋友贈送了我一張票,記得演出場所在政協禮堂,演出者則是來自美國的一個著名的艾爾文·艾利黑人現代芭蕾舞蹈團。

▲ 《神話與意義》中文版

彼時只是好奇,心下自問:何謂現代芭蕾舞?它與古典芭蕾的區別何在?至於古典芭蕾,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從文革時電影院裡反復上映的《列寧在十月》(或是《列寧在1918》?)中見到的,是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小天鵝之舞,第一次見到時,便讓懵懂中的我感到了無限驚豔——而且舞者還是黑人。

黑人,彼時在我的印象中是粗笨、愚昧且野蠻的族群。

那個夜晚給予我的震驚至今記憶猶新,甚至可以說,那一次的觀賞改變了我的生命觀。

舞者一色的黑人,但顯然是混血黑人,黧黑、古銅色般的膚色,在燈光的映照下似乎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一個個骨骼清峻挺拔,臉上輪廓分時的線條猶如石雕,其中有一幕好像名曰“靈舞”,是一群精靈一般的黑女人手舉靈幡,在沙啞粗粗獷的女高音的伴唱下,在舞臺上猶如魂靈出竅般的起舞,男性舞者亦隨之靈動地伴舞,驚天地泣鬼神般地洋溢著原始而神秘的氣息,從而昇華出一種對生命的崇拜和禮贊。

那一刻,我仿若也跟著靈魂出竅了,生命的靈性亦追隨著舞者而去,幻覺中,真真覺得舞臺上出現的不是人之舞者,而就是燃燒著的一個個靈魂在舞動。(很久以來,我始終在托人在西方世界幫我尋找這個粗豪的歌曲,可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此刻,我的耳畔仿佛又響起了那個直擊我靈魂的歌曲)我感受到我生命中某種沉睡的“意識”被喚醒了,熱血奔騰,向我呼嘯而來,這時的我,猶覺體內那種種意識在狂放的騷動地向我敞開,但卻又像一眼望不見底的黑洞,誘惑著我一探究竟。

當代文學彼時還在“尋根文學”的狂嘯中,尋我們的“根”,以及在民族的之化之根脈上,去探尋、追蹤一個民族心理/精神的由來,乃是當時文學的一股新浪潮,我朦朧中忽覺此與我見之的黑人舞者之“靈舞”,有著某種神秘的不謀而合。這讓我感到了興奮。

很自然的,我開始進入了人類學著作的閱讀。那時翻譯最多的乃是人類學早期功能學派馬林斯基的專著,他以未開化的原始人類的行為功能為導向,作為他持之以恆的研究方法,卻沒能喚起我太大的興致,直到有一天讀到了三聯書店出版的,介紹列維-斯特勞斯之人類學思想與研究方法的小書後,我這才有了一種豁然開朗、遙見天地之強烈觸動。

▲ 克洛德·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

斯特勞斯是法國結構主義的創始人,其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受啟于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美洲大陸印地安部落人的親屬關係——家族、宗族、氏族,其中還涉足了印地安人代代口耳相傳的部落神話——這是他們族群間創生的神話,在我看來與猶太族之《舊約》乃異曲同工。我對列維-斯特勞斯的方法論:二元對立的結構分析頗感興趣,因為這對我的思考極富啟示性。

當然,後至的德里達、拉康、福柯、羅蘭·巴特又引領時代進入了後結構主義,曾幾何時一領風騷的結構主義貌似式微了,但我依然對斯特勞斯之研究方法充滿敬意,畢竟,他伴隨著我走過了一段于我人生至關重要的"啟蒙時代"。基於他的理論啟發,我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寫下了研究當代文學的系列文章:“當代神話”,那也是我躋身文學的“投名狀”。

列維-斯特勞斯對血緣關係與部落神話的結構分析,在我看來,至今仍具啟示性,因為它們皆植根於一種隱約可見的“結構原理”,頗具類同的相似性,比如,原始初民之部落都有圖騰崇拜與儀式,儘管所拜之物殊異:有的是猛禽,有的乃是蛇類或植物,但抽象出來,皆具備人類行為/心理結構的相似性,而在那個封閉而又彼此疏離隔絕的年代,他們並無可能存在文化上的交集與融合;再比如,原始社會都奉行"成年禮"——一個年齡已屆成年的男孩,經由此一由部落長老、祭師主持的儀式之後,才可以正式進入成人世界議事(部落女性則被排除在外),但成年儀式的“形式”(細節)則“各有千秋”,不一而足,有鑿齒、鞭笞、遺棄荒野、忍饑挨餓等等,以示死亡與再生,亦即以“死亡”之象徵性☆禁☆行☆禁☆為,喻示著一人通過此一儀式化過程的重生,由此,亦預示著受“儀”者告別了幽暗而渾沌未明的孩子世界,而步入成熟的已被受啟的成人世界。

在這裡,在這個不無殘酷的儀式中,其二元對立模式體現為:舊與新的轉換,亦即:死亡與再生。

列維-斯特勞斯探究的原始社會的存在規則,這種散佈於人類社會早期的二元對立模式的存在結構,被他認為源始於人類潛存的心智結構,這倒是與康得哲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人之意識中的“先驗結構”異曲同工。

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原始神話並不能被我們文明人理解---文明與野蠻的二元對立亦屬列維·斯特勞斯探討的一個核心命題,他個人反對有關“野蠻”的稱謂,相反,他以為原始人的心智並不比文明人愚昧---在他看來,神話其實與我們文明人通常所說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乃是“同構”的----它們都在述說創生歷史的來龍去脈,只是神話是一種象徵性的整體思維的言說方式,而且它的“構成”,不能僅以一則神話單獨成篇,而須將不同的神話的情節元素“合併同類項”,如此,我們會驚異地發現,它們以不同的敘事方式敘說著,與歷史言說近似的,人類自身創生與成長的故事。

由此,列維-斯特勞斯以樂譜為例,來說明原始思維/心智的特徵。

倘若說,一般性的歷史讀解,是以時間為軸。從左至右,線性地連續性地閱讀,那麼獨以此方式讀解神話幾近是不可能的。神話的讀解近似於“樂譜”的習得,“不能一列一列地讀,而必須掌握一整頁,並且瞭解到:這頁開頭第一列的內容,唯將它視為第二列、第三列等的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時,它才具有意義。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要從左向右讀,同時還得垂直地從頭到尾讀。(列維-斯特勞斯語)。”這就像極了樂譜中的交響思維,它具有一個主導動機下的主題樂思,有時會以賦格的形式出現,這時呈現的是兩個或多個曲調或變奏,在反復纏繞、逃逸,間或與另一中途加入的音調匯合,又潰散、掙脫,繼續增殖、擴展,最終殊途同歸地回歸於主題旋律,然後再度延展、變奏——列維-斯特勞斯由此發現,樂譜思維,其實潛在地模仿和複製著神話思維模式,它是人類與生俱在的一種心智結構。

神話在“未開化”的沒有記敘文字的年代,其實無形之中承擔了科學與歷史的角色,原始初民以這樣一種古老的“敘事”方式,來回答或解惑他們所面臨的與大自然搏擊乃至生存困境等重大問題,它不能被簡單地視為原始未開化的“迷信”或“蒙昧”,其實隱藏了許許多多未被人類文明思維所揭曉的,人類心智結構中潛存的“密碼”,從這個意義說,它並不比文明世界的歷史或科學落後、低下,相反,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窺探或檢測出人類在邁向文明的途中,究竟遺失了多少彌足珍貴的心智與精神元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