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由車庫改成的貓舍被孔奶奶收拾得乾乾淨淨。
“這是大黃,這是嘉嘉……”
下午3時,瀋陽73歲的孔奶奶在貓舍中,抱過一隻只貓咪,輕輕撫摸著。只有貓咪在貓舍裡或者在孔奶奶的懷裡時,奶奶才會確認它們的名字——這兩年,奶奶的眼疾越來越重,只能看清面前一米左右了;除了眼疾,奶奶的血壓很高、心臟也不太好。
10年前,奶奶遇到了第一隻受傷的流浪貓,她的退休生活至此開始改變:她現在的貓舍裡,養著大約40只貓咪,大多都是曾經的流浪貓,沒有名貴的品種。
“我總有沒了力氣的那一天,它們該怎麼辦?”孔奶奶有些憂心,“到時候想給它們再找一個家;之前還得找個醫院,給它們絕育啊、治病啊,得讓它們健健康康地走!”
“怕貓”的老奶奶最愛貓
孔奶奶73歲了,家住大東區,作為一名退休的中學語文教師,她的晚年生活因為10年前遇到的第一隻受傷的流浪貓而改變……
當時兒子搬家,騰空一個車庫,孔奶奶就“霸佔”了這個車庫,當做貓舍。10年時間過去,孔奶奶已經成了社區裡遠近聞名的“最愛貓的人。”
“這幾年這片的流浪貓少了,以前多的時候都是她照顧;有些居民撿到受傷的了,也往她這裡送。她養貓不煩人,就在自己的車庫裡,而且收拾得乾乾淨淨,一點兒味兒都沒有。”鄰居們表示。
40多隻曾經的流浪貓
每天吃完早飯下樓,直到晚上回家,一天裡大部分時間她都呆在貓舍裡,現在這裡住著將近40只貓咪,她給每一隻貓咪都取了名字、她熟悉每一隻的習性,它們都是她的孩子!
“都是亂起的,這些貓也大部分都是土貓,沒有名貴的品種。起名一般就是根據長相,也有的是地名,就像嘉嘉,就是兒子在楓合萬嘉社區裡撿的。”孔奶奶表示。
孔奶奶的貓舍中,有著一排排的貓籠,裡面都鋪著薄薄的被褥,除了貓籠,還有不少紙箱,裡面也都擠滿了小貓;牆上很多地方還都搭了木板,供小貓們活動。
“有的受過傷,比較怕人,就躲紙箱裡;活潑的就住貓籠裡。它們習性、飲食習慣也不一樣,像這只,它應該原來是寵物貓,只吃雞肝。”奶奶表示。
養貓10年投入20萬元
“我和老伴經濟上獨立,都有退休金。養活它們其實挺費錢的,前些年工資低,現在漲了不少,每個月將近4000元,但還是經常不夠用啊。”孔奶奶表示,“就是貓糧、貓砂、貓罐頭這些每個月最基本的消費,就在1500元左右。因為都是流浪貓,身體大多不好,經常會生病,每次看病這錢就不一定花多少了,養貓10年投入20多萬元。而且這個車庫改造也花不少錢。”
孔奶奶介紹之前的車庫就是普通的車庫,後來改成了鐵柵欄,又上了鎖。“之前有偷貓的,沒辦法就加固了柵欄。我這就是攢點錢,就幹點活,鄰居們就說我,又給小貓裝修了。”
“以前早上起來就過來給它們餵食、換水,然後我再回家吃飯,再過來收拾衛生,再準備午飯、晚飯,一整天就過去了。現在年齡大了,家住5樓,上下樓也費勁,就是早上我自己吃過飯下來,陪它們一天,晚上4、5點鐘上樓給它們做晚飯,再下來,喂過它們之後我再回家。”
孔奶奶的家裡,小貓吃的雞肝堆了滿滿一小盆兒,還有胡蘿蔔等配菜;而孔奶奶自己就是普通的飯菜,“我一頓做的菜都是夠我吃好幾天的,省事兒。最近好了不少,有志願者聽說我這個情況之後,不時過來幫襯著,每週都給我送貓糧、貓藥什麼的。”
有一天我沒有力氣了……
這兩年,孔奶奶的眼睛花得厲害,只能看見面前一米左右的東西;高血壓和心臟病也不時困擾著她,她卻一直沒有去醫院進一步診治——“去看病就沒時間照顧它們了”。而孔奶奶沒說出口的是,自己看病需要的錢對她來說也是個難題:10年來,孔奶奶的退休金幾乎全部都搭到了這些貓貓身上。
“現在還能勉強照顧它們,我總有再也沒有力氣的那天,它們該怎麼辦?志願者說幫我研究呢。”孔奶奶坐在貓舍的門口,向著裡面望著,目光裡都是慈愛。 但是老奶奶不願將貓給別人領養,說不放心。
“孔奶奶的身體情況確實是個問題,我們希望有能力的社會人士能來領養,我們也會對領養人把關和回訪。同時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這些貓貓裡有很多還沒有做絕育的,還有很多有病的,希望能有專業的寵物醫院幫助解決一下。”志願者大帝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