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協力廠商諮詢機構IDC公佈了全球PC市場的出貨量。根據資料顯示,惠普以1.4%的優勢取代了聯想的位置,加冕成為全球PC市場的出貨冠軍。這一變化打破了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聯想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全球PC第一出貨的格局。並且從資料中還能看出,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二季度,聯想的出貨量甚至一度領先惠普1.8%。
一直以來,PC業務在聯想總營收中的占比率都在70%左右,是對於聯想而言絕對的利潤來源。
遙想當年,2013年第一季度,出貨量第一的排名不僅屬於惠普,還遠超聯想高達16個百分點。
針對這一資料,聯想集團向《財經》記者表示,不便對其進行評論。不過聯想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仍然強調道,“聯想的PC業務很健康”,而聯想集團的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則回應說,“聯想不在意一時、一事的得失,(我們)重視的是在長跑上面我們能不能取勝。所以我們要堅持創新,把握住這裡的增長機會,並繼續保持強勁盈利。”
聯想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認為,之所以PC全球市場份額會產生波動,是因為聯想內部的業務導向發生了改變。該負責人同時表示,聯想集團正在不斷明確其“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導向,這要求聯想對包括組織、業務模式,管理方式以及企業文化在內的方方面面都做出調整和改變,並進一步貼近用戶用戶的需求。因而聯想的業務考核體系也從過去只關注營業額、出貨量等KPI的方式轉變為了對使用者滿意度的評估和考量。
“我們希望徹底重構聯想和用戶之間的關係,更加聚焦於用戶的需求,而不再只是關注市場資料”。
不過根據調研口徑和統計方法不同的另一家市場調研機構——Garter同期發佈的資料卻顯示,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仍然是聯想,並且以19.9%:19.5%的優勢領先于惠普。
《財經》記者還獲悉,對PC的定義範圍的理解不同,也是上述兩家機構的區別之一。比如對於穀歌的Chromebook,IDC會將其涵括在統計資料之中,而Gartner則不會這麼做——但卻會將微軟的Surface Pro4等可拆卸的平板電腦認定為PC。當某個產品在市場中有絕對的貢獻時,兩家機構的資料就會出現不同,甚至相反的結論。
此外,從聯想和惠普的在售產品來看,產品列別豐富是兩家公司的共同特點,其中惠普還生產有可拆卸的平板電腦產品。而這,最終導致了上述兩家分析機構在統計資料上的差異,並間接導致了對於聯想和惠普排名的不同。
IDC報告出來後,惠普相關人士向《財經》記者稱,此前數年,雖然在PC業務市場上惠普和聯想有一定差距,但是這個差距並不是很大。而《財經》記者也在整理IDC歷年統計資料時發現,自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聯想和惠普的差距就始終維持在1個百分點的水準上。
楊元慶也回應說,“對於PC業務,聯想的目標是要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和良好的盈利能力。這只是短時的,聯想跑的長跑。聯想在所有PC廠商中盈利情況最好的,聯想只有保持好我們的盈利,才能支援到第二波、第三波業務戰略的發展。”
不過,對於這個目標的實現,目前來看並不輕鬆。PC市場處境艱難,根據IDC報告的作者,分析師JayChou稱,平板電腦、智慧手機間的競爭,加上延長生命週期的PC,這些因素都導致相對於2011年的高峰時期,PC的出貨量明顯下降了30%左右。
而根據兩家機構的報告顯示,由於面臨NAND、DRAM等關鍵部件供應緊張等問題,導致許多PC廠商不得不面臨做出進一步增加成本的選擇。
此外,除了惠普之外,聯想PC同其他競爭對手的距離也在逐漸縮小——從市場份額的增長率來看,處於份額排名在第三和第四的,增長率分別為6.2%的戴爾和4.1%的蘋果,都超過了聯想的1.7%。
對此,楊元慶稱,相比傳統的PC業務,目前聯想更加關注的是從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到Personal Computing(個人計算設備)的轉變。“C已經是大PC的概念,不僅僅PC從Personal Computer發展到了Personal Computing,而且其實也在向個人雲Personal Cloud,還有個性化設備Personalized Computing 和個性化雲Personalized Cloud發展。我們要在這樣的大方向下跟競爭對手長期比拼去”。
此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賀志強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使用雲技術把使用者資料留在聯想的平臺上,進而盤活這些資料,並改變聯僅靠硬體製造產生微薄利潤的現狀,是聯想一直都想要實現的。
雖然聯想和惠普同為PC巨頭,但智慧手機的出現對PC業務產生的巨大衝擊,使得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都在尋找除PC業務之外的轉型路徑。
聯想在2016年初制定了“設備+雲”的戰略(所謂“設備+雲”,指的是聯想要轉型為一家提供一套整合了設備、應用、服務等解決方案的公司,而不再是一家單純出售PC、手機的硬體公司),而惠普則更為直接,開始轉向做企業伺服器的市場。
2017年2月,聯想和惠普相繼發佈了各自最新的季度報告,對比顯示,淨利潤為0.98億美元的聯想,同比下滑了67%,而惠普6.11億美元的淨利潤則同比增長了3%。計入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聯想的收入則同比上升了2%,而惠普若計入個人系統集團,收入則同比增長了10%——目前看來,惠普的轉型期會更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