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夾竹桃族夾竹桃屬常綠直立大灌木,高達5米,枝條灰綠色,嫩枝條具棱,被微毛,老時毛脫落。葉3-4枚輪生,葉面深綠,葉背淺綠色,中脈在葉面陷入,葉柄扁平,聚傘花序頂生,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為單瓣呈5裂時,其花冠為漏斗狀,種子長圓形,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
夾竹桃的中文正式名是“歐洲夾竹桃”,不過不要在意那些細節,夾竹桃科夾竹桃屬下只有一種,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Nerium oleander。
這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雖然號稱是“歐洲”夾竹桃,但其分佈範圍遠非只有歐洲。從最西端的北非茅利塔尼亞和南歐的葡萄牙,沿著地中海一路向東,經阿拉伯半島,南亞,一直到最東端的中國雲南,都有這個物種的分佈。而“夾竹桃”這一名稱則來自它的形態——不仔細看的話,夾竹桃的葉子略似竹葉,而花朵則形似桃花。
花似桃,葉像竹,一年三季,常青不敗。從春到夏到秋,花開花落,此起彼伏。迎著春風、冒著暴雨、頂著烈日,吐豔爭芳。
夾竹桃的祖先在印度、伊朗,阿富汗,是一種矮小的灌木,主幹、枝條上有許多分枝,最小的小枝呈綠色。
夾竹桃的葉長得很有意思。三片葉子組成一個小組,環繞枝條,從同一個地方向外生長。夾竹桃的葉子是長長的披針形,葉的邊緣異常光滑,葉子上主脈從葉柄筆直地長到葉尖,眾多支脈則從主脈上生出,橫向排列得整整齊齊。
雖然夾竹桃葉片的輪廓看上去和竹子的葉片有些類似,都是呈細窄的披針形,但是實際上二者結構差別非常大。竹葉呈紙質,薄,薄到可以透光;而夾竹桃的葉子非常厚重,呈革質。 夾竹桃的葉上有一層薄薄的“蠟”。這一層薄薄的“蠟”能替葉子保水、保溫,使植物能夠抵禦嚴寒。所以,夾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夾竹桃照樣綠姿不改。
夾竹桃的花有香氣。花集中長在枝條的頂端,它們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張開的傘。夾竹桃花的形狀像漏斗,花瓣相互重疊,有紅色、黃色和白色三種,其中,紅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黃色”是人工長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種。
粉色重瓣夾竹桃栽培品種“勒丁夫人”的花朵。
因為耐旱,種植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太難,而夾竹桃出人意料地耐寒,零下10℃的低溫都無法奈它如何,加上漂亮的葉和花,夾竹桃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觀賞植物之一。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它的美麗,現位於摩洛哥北部的古羅馬帝國時期古城瓦盧比利斯(Volubilis),可能就是根據夾竹桃的柏柏爾語名稱oualilt命名的。而如今,夾竹桃已經廣泛栽培於全球亞熱帶及熱帶地區,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只要氣候適應,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但是作為一種栽培植物,夾竹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是有毒的。夾竹桃的整個植株都含有一類叫做強心苷的物質,諸如歐夾竹桃甙丙(Oleandrin)等,動物誤食含有這些物質的夾竹桃的時候,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一些昆蟲利用了這一毒素來源,因為這些毒素對它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例如幻紫斑蝶(Euploea core)、夾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等等,它們在體內積累夾竹桃的毒素,從而抵禦鳥類天敵的攻擊。
正在夾竹桃枝上大快朵頤的幻紫斑蝶。
不過夾竹桃本身似乎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危險。根據美國的調查結果,真正因為夾竹桃致成人死亡的案例並不多見。從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時間裡,確定死於夾竹桃中毒的案例只有3例。除了可能對嬰幼兒比較危險之外,“總體而言,夾竹桃與人類的死亡率的相關性非常弱,即使(有人在試圖自殺的時候)有意攝入中等劑量的夾竹桃。”(Langford et al,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