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肉君 進擊的多肉
夏天經常被蚊子咬怎麼辦?養盆豬籠草吧,這種食蟲植物長著許多大口袋,只吃蚊子不傷人,趕緊買一盆放室內吧——常可見到這樣描述豬籠草的廣告宣傳語,讓人很心動有木有。那麼請問,曾經抱著這種目的而買豬籠草的親們,你們家蚊子真的少了嗎?
豬籠草,其實是一類攀援藤本食蟲植物的統稱,分類上歸屬於豬籠草科Nepenthaceae下面的唯一的屬——豬籠草屬Nepenthes,目前被發現大約有150來個原生種,但豬籠草很容易發生自然雜交和變異,所以在野外中還能發現很多自然雜交種和變種。豬籠草主要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集中在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北部,甚至遠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也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市面上最常見的豬籠草。
在我國南部也能發現豬籠草,但只有奇異豬籠草Nepenthes mirabilis這一種,主要在廣東、香港、澳門和海南等野外人跡罕至的地方,不過它們也面臨著險境,由於近些年食蟲植物熱潮興起,在利益驅動下盜采盜挖時有發生,但最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原始生境被開發與破壞,這樣的打擊往往會使一整個群落遭受滅頂之災,現在能在野外看到它們實屬不易了。
生活在海南的奇異豬籠草,面臨險境。
無獨有偶,今天的日曆主角滴液豬籠草Nepenthes distillatoria是唯一分佈在斯里蘭卡的豬籠草物種,目前也還未發現它們有自然雜交種。滴液豬籠草是豬籠草屬的模式物種,名字聽起來很汙,種加詞“distillatoria”意為提取的,蒸餾的,當時發現的學者觀測到水滴隨著莖葉流入纖長的捕蟲籠內,很像是製作蒸餾水的過程,因而得名。
悄悄問聖僧,滴液豬籠草美不美?
滴液豬籠草在豬籠草的發現命名史上有著特殊地位,這是世界上被發現記錄的第二種豬籠草,在17世紀後期由一位荷蘭醫生最先描述,當時被視為一種神奇藥草,而後一位瑞典醫生又再度描述了它們,認為是一種“神奇的滴液植物”,同一時期,人們還在馬來群島發現了其他豬籠草,到18世紀初期,林奈才建立了豬籠草屬,滴液豬籠草成為首個正式命名于林奈分類法下的豬籠草物種。
滴液豬籠草
隨著豬籠草逐漸被公眾所認知,19世紀後期掀起了一股豬籠草熱潮,大量種類在這段時間被發現命名,故有”豬籠草的黃金年代“之稱。到了20世紀中期,這股熱潮逐漸冷卻下來了,導致一段時間內沒有新種被發現!好在六、七十年代日本植物學家傖田重夫做了大量研究,他在神山(Mount Kinabalu 馬來西亞沙巴州)考察發現16個新種,並出版了《基納巴盧山的豬籠草》一書,在一定程度上把學界視角又聚焦在這種神奇的植物身上。
那第一種被發現記錄的豬籠草是啥?——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epenthes madagascariensis。在17世紀由一位法國總督發現並描述,而後過了一個世紀才被命名發表。
以傖田老師命名的倉田豬籠草
從此之後,經過大量學者的不懈努力,在東南亞又發現了許多豬籠草新種,讓這片區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豬籠草物種多樣性中心,而後各國也紛紛建成了食蟲植物協會,大力推廣食蟲文化,同時園藝學家開始人工擴繁和培育豬籠草新種。目前國內市面上常見的豬籠草,大部分是人工雜交誕生的園藝品種。
滴液豬籠草最吸人眼球的地方,就是那些瓶子一樣的捕蟲籠。這可不是花或果,而是由葉片變態而來的。仔細看,它們的葉片和正常的觀葉植物沒啥區別,革質略厚實,中間有一條粗大的葉脈。不同之處在於,它們葉片尖端會長出一根卷鬚,稱為“籠蔓”,最長可達1米多,質地中空而柔韌捲曲,有著攀附的作用。
上樹的滴液豬籠草
不過更多時候,卷鬚末端會膨大發育成杯狀或漏斗狀的結構,並產生一個心形葉片閉合在杯口,稱為籠蓋。隨著籠蓋的打開, 杯口被稱為“籠唇”的部位就開始生長,過段時間之後,一個完整而成熟的捕蟲籠就長成了。不過這時籠蓋並不會因為昆蟲掉落而閉合,它們的功能主要是防止雨水過度灌入籠中。形態各異的捕蟲籠成為鑒別不同豬籠草的關鍵特徵。
滴液豬籠草的捕蟲籠。
一個優秀的捕蟲籠應該具備的素質條件
那捕蟲籠是怎麼樣成為蟲子噩夢呢?首先得是個精巧的陷阱才行。包括滴液豬籠草在內的很多豬籠草,都會通過籠唇和籠蓋上的腺體分泌蜜汁,吸引昆蟲前來赴宴,濕滑的籠唇讓昆蟲停不住腳,容易掉入籠中陷阱,唇向內邊緣還有一圈鋒利的唇齒,目的為防止昆蟲逃脫。籠身還有兩列突起的“籠翼”,可幫助不會飛行的昆蟲爬到籠唇。當然,也有一些豬籠草很高明,它們在籠身和葉柄等地方分泌蜜汁,形成一條香甜之路,尤其對於螞蟻這樣的探險家,卻是一條“死亡之路”。
在陷阱掙扎的小蟲
籠內也大有玄機,分為下半部的腺體區和上部的蠟質區,腺體區分泌消化液,含有包括蛋白酶,幾丁質酶和脂肪酶在內的消化酶類,極其粘稠,簡直就是萬能化屍水。上部覆蓋蠟質,讓想逃離的昆蟲無處落腳,最終被熬成一鍋營養豐富的蟲子湯。除了吃蟲子,據報導它們還能抓到蛙類,蜥蜴,老鼠,甚至是大山雀這樣異常兇猛的食腦狂魔(栽在豬籠草手裡實屬倒楣ㄟ( ▔, ▔ )ㄏ)。
捕蟲籠的剖面
你也有今天。
養豬的童鞋還會留意到,同一株豬籠草上邊的籠子和下面的不太一樣,這是咋回事?
豬籠草的籠子分為上位籠和下位籠,下位籠靠近地表,一般比較土肥圓,呈球形或卵形,籠身具有明顯的籠翼,且顏色較為鮮豔。上位籠較為高挑頎長,呈漏斗狀或杯狀,一般不具籠翼,顏色通常為黃綠色,較為單調。有時還能觀測到長在中部,呈過渡形態的中位籠。
安達曼豬籠草的上位籠、中位籠和下位籠
長這麼多花樣的籠子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最大效率捕蟲。下位籠貼近地表,分泌大量蜜液,吸引如螞蟻一類的“步行者”。上位籠位高,分泌蜜汁的同時,還能反射紫外線,對於依靠紫外線覓食的蜜蜂、蝶類和蠅類,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另外,上位籠和下位籠的發育取決於環境的濕度和溫度,較高的濕度和適宜的溫度促進上位籠的發育,所以有些玩家通過套袋注水提高濕度來催生上位籠。
赫姆斯利豬籠草N. hemsleyana的上位籠
赫姆斯利豬籠草N. hemsleyana的下位籠。
當然,豬籠草吃蟲子絕非為了嘗鮮,而是謀生的手段。首先豬籠草為熱帶雨林中的攀附藤本植物,其次充沛的雨水和較高的氣溫讓雨林土壤中的氮素很快流失,缺失了捕蟲技能,豬籠草對於氮素的獲取就非常困難。所以好好的豬籠草,也是被逼無奈才走上捕蟲的不歸路。當然,也有些豬籠草進化出了和哺乳動物合作的高級本事,比如婆羅洲有一種長得像馬桶的豬籠草(Nepenthes rajah),甘願成為山地樹鼩Tupaia montana的便所,通過獲取糞便中的氮素來維持生計。
最後回到開頭的問題,豬籠草到底能不能捕蚊?答案是可以,但對人類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惱人的雌蚊並不對蜜液和紫外線感興趣啊,人家是吸血的,所以最多也只能抓一些以植物汁液為生的雄蚊。還有記載,有些豬籠草還是蚊子幼蟲孑孓的溫床,所以想養盆豬籠草抓蚊子?做夢去吧(還不如養個能下得了廚房,拿得了電蚊拍的男盆友呢)。
滴液豬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