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揭曉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中,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名列其中。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是咱北京的一件大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建設施工,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文物豈能不摸清楚?這就引出了一座古代城池的橫空出世——西漢路縣故城遺址。
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考古工作始自2016年2月,短短半年時間,就在通州區潞城鎮發掘了千余座從戰國到清代的古代墓葬。這其中,又以兩漢時期最多,接近百分之八十。
考古發現揭秘,由城牆基址、城壕(護城河)、城內遺存、城外遺址區四部分組成。城的平面呈方形,方向為17度。四面城牆長555米-606米不等,城的周長近2400米,城的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城牆基址的殘存高度為1.9—2.5米,橫剖面為梯形,上窄下寬,頂部殘存寬度為13—15米,底部寬約18米。城牆系夯築而成,夯層清晰,厚0.10—0.20米,部分夯層之間夾雜有植物杆莖和料礓石,以起到加固夯土的作用,大致類似於現在混凝土中的鋼筋。
南城牆外有大片開闊的遺址區,目前所知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地表上可以採集到大量的陶片、銅錢等漢代遺物。遺址區的東部發現了漢代的溝渠、道路、房址、灶、灰坑和甕棺等,出土的遺物有銅鏃、陶釜、陶豆、銅錢等。
通過試掘,從地層和包含物推斷,該城的始建年代不晚於西漢中期。之後,一直沿用到明清,有較強的序列性和完整性,漢代遺存尤為豐富。
秦漢時期今北京地區有城20餘座,而今,可覓蹤跡者不過7、8處,路城是通州區僅有的1座,也是北京第一處對城址和附屬墓葬整體發掘的城。更為難得的是,和其他漢代城址都先後被廢棄的情況不同,路縣故城並未隨著縣治的變遷城池而廢棄,而是從建成之始一直沿用至今。
就漢代考古而言,以往城市考古的發掘與研究多集中在都城大邑,而地方郡縣治所等一般性城市的考古相對較少。漢代全國約有縣城1000座,開展考古工作的不多。路城的發現將會填補相關的學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