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去嘗嘗當地的特色美食,這些美食可能是一頓大餐,也可能是街邊的小吃。但無論哪種,都是那方水土的味道。她可能歷史悠久,也可能做法獨到,但總是牽繞著每一個離開家鄉的遊子,那暖暖的味蕾。不想給許多東西打上標籤,卻一直有一個願望,把每個人的家鄉味道,告訴給喜歡她的人聽。
北京作為6朝古都,那些朝代更替,那些人來人往,註定這裡既是一個多種元素融合的大家庭,也是各種味道集合的百家宴。今天我們不講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店,就講講北京城裡那些有年代感,又有歷史底蘊的文化特色小吃。
◣豆汁◢
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可就是這個味道,當你捏著鼻子硬喝幾口,或許就會上癮了。《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並說:“得味在酸鹹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
◣焦圈◢
蘇東坡有詩雲: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這可算是中國第一首廣告詩,而詩裡說的就是焦圈。記得有個段子這麼講:來個人,把他踹躺下,踩著脖子灌碗豆汁兒下去,起來駡街的准是外地的,灌下去起來就喊:有焦圈麼?這准是北京人。所以,下次喝豆汁記得一定要配焦圈,只有這種徹底的融入,才能品出這文化特色小吃。
◣艾窩窩◢
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這首詩說的就是艾窩窩。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粘軟的口感,是所有熱愛甜食的童鞋欲罷不能,吃不夠,想不停的美食啊!
◣麵茶◢
麵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
◣薑絲排叉◢
既能哄孩子玩,還是一道美味。有詩雲:全憑手藝制將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過去天橋賣這類小炸食的還要吆喝:“買一包,饒一包,江西臘來,臘秦椒。大爺吃了會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腳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樣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聽到了,多喜歡去買!薑絲排叉散發濃郁迷人花香的桂花,能舒緩緊張情緒,經常食用,可淨化身心、平衡神經系統,達到提神的作用。
◣白水羊頭◢
許多美食都有著獨到的技法,這些美食被不斷的改進,而這種匠心精神一直延續!早年的白水羊頭片羊頭用的刀削比較短小,這樣在片羊頭肉時一刀走不到頭,片也小。後來傳承到馬玉昆時他把刀加寬加大,而且刀永遠自己磨。還練就了絕技:片羊頭肉退皮。也就是一塊羊臉子,放在墩子上,把羊頭肉片下來,最後墩子上只剩下一張羊臉皮。在《燕京小食品雜詠》中有一道“竹枝詞”讚美馬玉昆的手藝時說道:十月燕京冷朔風,羊頭上市味無窮,鹽花撒得如雪飛,薄薄切得如紙同。
◣灌腸◢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腸要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絕對的大眾化。這種純北京式的真正土產多少年來在集市、廟會上隨處可見,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來唱主調。《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鹹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憐。很多時候越是這種物美價廉,大眾化的食品,越是能體現傳統風味。
◣酸梅湯◢
全國各地都有酸梅湯,但是細數起來,北京的是最正宗的。酸梅湯古來即為上好的夏日飲品。清代經禦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所謂“士貢梅煎”即是。因其除熱送涼,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譽為“清宮異寶禦制烏梅湯”,後來傳入民間,於是大街小巷,幹鮮果鋪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攤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間熬得),掛一幅寫著“冰鎮熱水酸梅湯”的牌子。攤主手持一對小青銅碗,不時敲擊發出錚錚之聲。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一碗下肚,暑氣全消。詩中雲:“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盤點全國各地特色美食小吃,品美食,食天下!敬請期待下一期!
食色一枚胖,尋找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