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2017終於在今天開幕,一年一度的CP+對於攝影愛好者而言總是不可錯過。器材展聊器材,新年伊始,各大廠商已經拿出了今年的第一波新品。不過似乎幾個傳統概念中的副廠反而有點兒要成為今年展會的“主角”的味道。那麼是怎麼回事兒呢?下面不妨來看看筆者的分析。
新生代開始崛起 副廠集體逆襲
相較於往屆CP+,今年的展會“畫風”明顯有所不同。往年一般都是佳能、尼康和索尼三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景象。可三大廠商在今年推出的產品顯得明顯低調不少。而且我們發現,在新品的參數性能方面,新生代廠商和副廠的產品在此次CP+上成功完成了逆襲。
適馬再曝黑科技,推出了135mm f/1.8鏡頭
佳能完善入門級產品線,EOS M6和EOS 800D等新機登場
從產品來看,佳能的新品是主打入門用戶,作為2年來的第一次更新,這樣的新品規模雖然不包含高端產品,但也算是對得起觀眾了。而索尼方面則有一顆黑科技的100mm f/2.8 STF撐場面,也算是對FE卡口鏡頭群的完善。可相較之下尼康則只發佈了一個新箱子(D5,D500和大三元的100周年紀念套裝),賓得則是拿出了一個新“水杯”(新50mm f/1.4的預計設計模型),這就多少顯得有些淒涼了……
賓得的新“水杯”:D FA50mm f/1.4設計模型
CP+2017上,富士GFX 50s的展臺一直是排大長隊體驗的景象
雖然是100周年,不過尼康在本屆CP+上的確是相當“沉默”
那麼這次展會上副廠的新品究竟亮點在哪兒,而幾家傳統廠商又為何在本次展會上顯得如此低調,咱們接下來就來詳細的分析一番。
追求高性能 適馬騰龍集體更新
咱們這次先從新生代廠商和副廠開始聊起。本屆CP+展會上的新品中,延續了1月份新品發佈的勢頭,得益於GFX 50s的正式發佈和X系列產品線的更新,富士今年的眾多新品仍然成為了本次CP+上的熱點,而作為如今距離大眾消費者最近的中畫幅產品,GFX相信會成為今年攝影愛好者的一大談資。
年初發佈了眾多新品,這使得富士展臺在今年頗受關注
適馬和騰龍的新鏡頭的確是頗具吸引力。這裡咱們先說說適馬,自從二代家主山木和人接棒之後,適馬在新鏡頭和新相機研發領域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全新的產品線劃分形式,獨立出的Art系列產品,都彰顯了適馬產品的特色。
適馬的Art系列不僅具備大光圈,而且素質都相當不俗
適馬新款24-70mm f/2.8是這一代24-70鏡頭中體積最小的
新一代的3枚Art鏡頭更是延續了這一風格。14mm f/1.8是同焦距下光圈最大的一枚,如此的規格也明確了新鏡頭的目的——星空拍攝。如此廣的焦距和f/1.8的大光圈,這絕對會成為風光愛好者的最愛。135mm f/1.8是135ZA後第二款135mm達到f/1.8光圈的鏡頭產品。中長焦大光圈,無疑是一枚人像神器。相較於索尼的STF鏡頭,這款適馬顯得更加暴力直接。而作為新一代24-70mm f/2.8中體積最小的產品,適馬的這款24-70mm f/2.8 Art自然關注度不會少。
騰龍大三元已經成為賓得原廠“御用”,可見鏡頭素質是相當過硬的
本屆CP+上,騰龍帶來了新龍炮SP 70-200mm 2.8 Di VC USD G2,大三元系統的再更新的確讓人對這枚新鏡頭充滿了期待。自從去年索尼推出70-200mm f/2.8 GM,尼康推出電磁炮70-200mm f/2.8E後,新一代長焦大三元的競爭再一次愈演愈烈起來。
騰龍的新龍炮不知道在性能上是否能和尼康的新“電磁炮”一戰
而騰龍鏡頭的優勢在於其VC防抖系統以及和原廠機身在對焦系統上的良好匹配度。長期以來騰龍鏡頭有著很不錯的手持操控性,而作為副廠鏡頭,騰龍在對焦方面的穩定性能表現的確要相較于適馬顯得更出眾。這也是為什麼在相對更追求速度表現的變焦鏡頭(尤其是大三元)方面騰龍的表現要更加強勢。
騰龍變焦鏡頭的良好綜合性能,的確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和關注
騰龍的表現究竟有多麼驚人呢,如果各位關注過賓得的K-1單反相機的話,相信都知道賓得為其所推出的三款大三元鏡頭。而這三枚賓得大三元鏡頭也正是騰龍的去防抖換殼版……副廠鏡頭代替原廠成為標配,無論怎麼樣,這對騰龍鏡頭產品而言都是相當大的肯定。
傳統廠商 鞏固地位 完善產品線
看過了新生代廠商在CP+上帶來的種種新品,咱們再聊會幾家傳統大廠商。CP+2017上,佳能和索尼還是拿出了不少值得一看的新品的。咱們也來簡單分析下。
EOS 77D(即圖中的EOS 9000D)和EOS 800D讓佳能在入門單反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佳能的新一代可換鏡頭相機已經都具備了全圖元雙核CMOS AF技術,操作更加便利
先說佳能,CP+之前佳能發佈了3機1鏡共4款新品:EOS 800D,EOS 77D,EOS M6和新18-55mm f/4-5.6。很顯然,佳能是在進行新一波的入門級產品大更新。而從性能來看,這次的更新的確是挺良心的。入門單反集體用上了45點全十字+全圖元雙核CMOS AF的對焦技術,這使得及款新品無疑成為現階段入門級單反中綜合性能最好的。
兩顆不同定位人像鏡頭齊發,索尼FE鏡頭群的成熟速度驚人
再看看索尼,這波新品索尼還是在完善FE全幅微單鏡頭群。全新的FE 85mm F1.8和FE 100mm F2.8 STF也集體亮相。兩款鏡頭,一枚入門,一枚專業,從兩個方向上完善現在的索尼微單系統。新鏡頭雖然參數看上去普通,不過的確是填補了產品線的空缺,而新的STF鏡頭,無疑將成為不少人像攝影愛好者的新寵。
100周年的尼康並未帶來新品,只有旗艦機型的紀念款展出
相較之下,尼康和賓得在本次展會上就顯得多少有些淒涼了。尼康在CP+前不僅沒有發佈新品,反而宣佈去年發佈的DL系列相機正式停止發售,這款從未上市的新品正式胎死腹中。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公佈財報後尼康的股票更是大跌15%,尼康的這個100周年,真是過得不順心。正因如此,在本屆CP+上尼康只發佈了一款新“皮箱”——旗艦單反和大三元的100周年紀念產品。紀念意義的確不小,不過的確顯得沒啥亮點。
賓得因為鏡頭群的劣勢,如今基本退出了一線競爭
恩……賓得展示的新鏡(MO)頭(XING),看樣子這顆50mm f/1.4離發佈還遠著呢……
賓得方面就顯得更是存在感偏低,儘管去年推出了全新的全畫幅機身K-1,但太晚回歸全畫幅讓賓得基本推出了1線品牌的競爭行列。而賓得K卡口下缺乏完善的鏡頭群也更是讓這個性能完善的機身顯得頗為孤單。本屆CP+上賓得倒是帶來了新款的“水杯”——D FA 50mm f/1.4,可惜新鏡頭只是個參考模型,這次模型裡連鏡片都沒準備,的確是讓人擔心這家曾經輝煌的廠商究竟要怎樣走下去。
緣何逆襲:競爭變化 時間節點很微妙
這兩年新生代廠商和副廠鏡頭的快速崛起可能是大家從未所預料到的。但如果各位詳細地看一看如今各個影像器材廠商的產品線,或許就能看懂為何各大副廠開始向高端領域進軍了。
筆者認為,原廠產品在入門級領域的高度細分,讓副廠已經沒什麼太多空間可做了
不同于數碼單反興起的早年,如今在入門級單反/無反相機以及入門級鏡頭領域,幾大原廠已經是爭得“你死我活”。包括佳能,尼康和索尼在內,幾家廠商都在進一步對入門級市場做進一步細分。更多的原廠產品在這一領域的推出讓副廠顯得存在感頗低。
原廠在入門級和中端領域已經為消費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
另一方面,佳能和尼康在入門級和中端鏡頭群的頻頻發力也讓副廠感到無奈。尼康的f/1.8系列定焦鏡頭不僅素質優異而且價格便宜,而佳能和尼康都在APS-C畫幅下推出了更多便宜好用的大變焦鏡頭。這就使得原本在這一領域內競爭的適馬和騰龍喪失了自己原本的優勢。
副廠開始推出更多高端產品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入門級產品的擁擠,讓更多廠商開始進行新的嘗試。於是乎,專業級和高端領域再一次成為可換鏡頭相機市場的新寵。適馬和騰龍正式看准這一時機推出了自己的專業級鏡頭,而更巧的是,同級別原廠鏡頭的更新週期剛好和副廠錯開,誰新誰有優勢,這在鏡頭開發領域可以說是個不變的真理。正因如此,在這個巧合的時間點下,副廠的新鏡頭自然成為了大家青睞的對象。
實際上看看去年的新品,無論是尼康還是佳能,重磅級的產品都不少,今春剛好是個間歇期
其實反觀一下,看看去年佳能和尼康推出的新鏡頭,或許大家也就能理解為何在CP+上幾家老牌廠商沒什麼動靜了:佳能在去年推出了新16-35和新24-105,而尼康則是拿出了“電磁炮”(新70-200mm f/2.8),19PC移軸和現階段的最強中長焦105mm f/1.4G。不是傳統廠商不給力,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他們不停推出新品,而有些麻木了。
2017剛開始 春季之後有大招 精彩在繼續
從CP+2017來看,今年的影像行業市場還是非常熱鬧的。新相機,新鏡頭,越來越多不同品牌不同類別的產品完善著整個影像器材行業,這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幸運的。也是大家樂於看到的。
如今副廠的鏡頭產品已經顯現出能和原廠一較高低的實力
新生代廠商和副廠鏡頭的崛起,讓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副廠不再是被迫選擇的臨時代替,而是可以成為真正主力的存在。對更多消費者而言,可能反而需要適應的是如何重新界定這些副廠產品的價值。而正是因為這些副廠產品的崛起,無疑將進一步刺激幾家老牌廠商推出更高性能的產品,這樣的良性競爭,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攝影愛好者。
副廠的崛起,也將促進各大廠商推出更好的新產品
當然了,筆者也提到了,幾大傳統廠商本次CP+上的低調可不意味著原廠的落寞。每年的新品發佈也不只是春季一場,接下來的3月,5月也同樣是歷年來新品的旺季,屆時各大廠商會拿出怎樣的產品,咱們現在誰也沒法去品評。
新年剛剛開始,對新品期待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
CP+2017還在繼續,這剛剛是開始的第一天。接下來還有哪些精彩的內容咱們也不妨保持期待。萬一尼康突襲發佈個D820,佳能發佈個6D Mark II,我們也自然會為這些新品鼓掌。現階段而言,我們不妨好好地瞭解瞭解這些已經發佈的新品,來體驗下新技術為我們帶來的幫助。2017年的影像大戰才剛剛開始,到底誰會在今年笑到最後?我們也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