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手機市場早已成為一片紅海。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有人退出,如黑莓;有人回歸,如諾基亞;也有新的加入者,如國美。
作為以賣家電起家的公司,儘管國美在此之前並沒有嘗試過自主設計研發手機,但久見豬跑的國美還是設計出了一款中規中矩的手機——國美K1。
作為國美的第一款手機,K1在配置上並沒有太多可圈點的地方,4GB的記憶體容量只能算是符合了潮流趨勢;64GB的存儲空間更是參賽者的起步存儲;1600萬後置+800萬前置的攝像頭組合,顯然無法讓人眼前一亮(雙攝橫行,更何況還有4100萬圖元的手機)。
作為新的入局者,僅依靠中規中矩的配置來吸引消費者,顯然是個不太實際的事情,國美顯然也知道這一點(不是白看豬跑的),在K1上搭載了兩個較為火熱的概念——“虹膜識別”和“25W快充”。
虹膜識別的提出,最早是在三星Note 7上,可惜的是由於「爆炸門」的影響,直到今年的S8上才將此黑科技推廣開來。相對於早已成熟的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擁有更高等級的安全級別,這對於日益注重隱私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與虹膜識別一樣,快充技術也是旗艦的主打賣點之一。然而當主打千元市場的魅藍5S搭載了18W的快充技術後,快充開始普及至各個層次的手機。得益於快充技術的成熟,國美K1選擇了更進一步,搭載了5W快充技術,從此續航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然而,遺憾的是國美K1搭載的聯發科晶片顯然無法讓人所信服。打磨了多年的聯發科的魅族如今還是讓人感覺「低端」。因而儘管K1搭載的是聯發科8核64位元晶片,但其16nm的制式顯然無法抗衡驍龍6系的14nm(納米數越低晶片性能越好)。
顯然,這會成為消費者選購K1時最大的障礙。
K1作為國美試水手機市場的第一款手機,即使表現不甚理想,也必然不會成為「絕唱」。如沃爾瑪推出的「惠宜」品牌,K1對於國美來說,不僅可以讓國美能夠順勢進入管道的上游,還可以給國美帶來更大的利益。退一萬步講,即使K1失敗了,涉水未深的國美也可以及時的撤回。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了個選項總是個好事情,說不定國美的入局還會進一步拉低手機的價格。
不管怎麼說,K1的推出,對國美或是消費者來說,都是個「win -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