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七坐八爬,一歲學走。這是符合一個嬰兒的正常生理發展。但是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嬰兒並沒有好好經歷過爬行這個階段,就跳入到走,甚至還沒好好經歷爬好好學會走,就因為太容易摔跤而不敢走,甚至出現,一兩歲還總是坐在推車上讓媽媽抬得大汗淋漓,或者三四歲走到樓梯口便伸手要媽媽抱著下樓梯。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其實隱患多多。臺灣兒童專注力中心的廖笙光技術長指出,爬行對於嬰兒的成長來說,不僅僅是移動身體,也是學習如何協調運用手腳配合,以及對嬰兒頸部張力反射的整合運動的訓練,同樣,進而影響到孩子日後學習時的專注力。
▲ 什麼是因而頸部張力發射的整合運動呢?
反射其實對於嬰兒來說是一種基本的生存動作。嬰兒通過控制自己的頭轉動,當頭轉向右邊,右手就會自動伸出來,嬰兒就可以輕鬆地拿到食物,然後當頭轉回來,右手就會自動彎起來,讓他輕鬆地放食物放進嘴裡。但是隨著孩子動作複雜度和精細程度的增加,如果頭移動手腳就跟著移動的話,顯然會變得不方便。所以爬行對於嬰兒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即是整合這種“腦轉動手腳也同時不能控制地轉動”的能力,讓孩子的手腳運動和頭部運動逐漸獨立和分離開。
試想一下何為不專心上課的學生?比如當一個孩子的頸部張力反射運動沒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在黑板前寫字,老師走到左邊,孩子的頭轉到左邊,而左手不自覺伸出來,老師走到右邊,孩子的頭轉到右邊,右手又不自覺動起來,結果就成了我們一般形容的上課不專心,動來動去,坐不住的孩子,也變成了我們說的調皮鬼。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上課不專心,故意不坐好,而是頸部張力反射在搞怪。因此,僅從這個例子就可以一窺爬行訓練對於孩子將來發育的重要性。
而孩子只要是錯過了爬行這個階段,那麼從會走路之後,就不可能再回到爬行這個訓練了,也不會對這個爬行感興趣,因此家長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真的是要慢慢來,寧肯多爬,也不要錯過了爬行。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樣好好地讓嬰兒渡過這個爬行時間段呢?
★ 第一是改變父母的觀念。千萬不要因為地板不乾淨,所以限制小寶寶爬行,也不要因為過份寵愛寶寶,是時刻將其抱在懷裡,或者是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更不要因為覺得爬行麻煩而讓寶貝過早學習走路。
★ 第二是要營造一個適宜爬行的環境。父母要幫助孩子準備好乾淨的環境,舒適的衣服,安全的空間,讓寶寶能夠在安全無恙的環境中爬行。如果擔心地板太涼或太硬,可以鋪上爬行墊緩衝,同時可以設置一些關卡和障礙物,讓寶寶能夠在爬行的過程中接受一些挑戰,比如翻山越嶺的遊戲,比如用抱枕堆砌起隧道,或者是用小玩具吸引寶寶轉彎等,讓寶寶能夠在挑戰中成長,以及學會去自主思考。父母也要在旁邊表現出支持、鼓勵、開心的樣子,讓寶寶對爬行產生興趣。要知道當你愁眉苦臉內心掙扎地看著寶寶爬行的話,小寶寶也是可以很敏感知道的哦!
★ 第三是適度保護寶寶。當爬行的水泥地面的時候,軟鞋或休閒鞋可以保護寶寶的雙腳,護膝也同樣可以。如果天氣暖和,赤足對於寶寶來說則更是統感訓練的好條件,穿上長褲爬行對寶寶比較舒服,如果你以一個乾淨清新的孩子為榮,那麼你可以準備一套玩具服,在放手讓孩子一搏之前給他換上這套連體服,玩完之後脫掉換回原來的乾淨整齊的衣服,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最後不得不補充的一點是,有時候當我們父母做了一堆準備,比如經常放寶寶在地上鼓勵他爬行,可他就是八九個月還不會爬,也才剛學會翻身,或者就對爬壓根都沒興趣,迫不及待想要學習走。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任何的比較對寶寶來說都是不公平,而嬰兒發育的準則不是靠爬來作為標準的。只要寶寶能夠達到其他的重要的發育里程碑(比如會站,會坐),你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