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新生兒護理全攻略,媽媽再也不用發愁啦!

很多新手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寶貝出生了,孩子那麼嬌小,那麼柔弱,軟軟的,都不敢下手,生怕碰壞了孩子,在護理中遇到很多諮詢的爸爸媽媽,醫生也告訴他們怎麼做了,可是他們還是不怎麼敢動寶寶。

但是有些家裡有老人或者其他看護者就還是敢動的,只是看到他們動的地方,就很讓兒科醫生“上火”,真是那種“越不讓動就越動,越讓動越不敢動”的趕腳。所以,我們總結了一些新生寶寶常遇到的問題,和寶爸寶媽們聊一下到底哪些“敢動”,哪些“不敢動”。

臍部消毒

在臍帶沒有完全脫落之前,我們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臍帶的護理。寶寶出院前,我們都會宣傳如何進行臍帶護理,可是看著那曾經和媽媽有著血脈相連的小東東,竟然媽媽們都不敢下手。這個是最麻煩的,我們看到家長諮詢的時候,很多都已經化膿了,甚至有些寶寶因為這個還要住院。新生寶寶出院時很多都還帶著臍帶夾,我們最強調的就是臍帶的消毒。

消毒注意幾點:

1. 部位:不論是否有臍帶夾,最好是把臍窩和臍窩周圍以及臍帶夾上下和臍窩接觸的地方都要消毒。

2. 消毒方法:用消毒棉簽蘸安爾碘,從臍部的中央順時針方向慢慢向外塗抹,重複三次,每次更換一個棉花棒,抹出汙物、血痂和膿液,保持臍部乾爽和清潔。爸爸媽媽一定要記得把用過的棉花棒丟掉,不要再放入安爾碘中,否則會污染消毒液。

3. 如果寶寶臍帶已經完全脫落,每天消毒後仍然長時間有滲液,那就不是消毒可以解決的問題了,最好看一下小兒外科醫生,排除臍茸、臍竇等異常了。

結膜炎或淚囊炎

寶寶出生後不久出現雙眼較多膿性分泌物時,可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者托百士滴眼液滴眼睛,每次一到兩滴,一般兩三天就好了。但是如果沒有膿液仍有流淚,那就要看眼科醫生排除淚囊炎了。可是很多新手媽媽因為不敢動寶寶的眼睛或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敢滴藥,其實這些藥物局部應用是很安全的。

鼻塞

新生兒鼻樑低,鼻黏膜發達,毛細血管擴張且鼻道狹窄。有分泌物時,寶寶都會出現鼻塞,甚至會有氣促,出氣不暢,聽起來呼吸聲粗重,喉嚨裡有哼哼聲。常常有媽媽因此而諮詢的。

最常見引起鼻腔堵塞的就是由於溢乳或嘔奶,部分奶液進入後鼻孔後形成的奶痂。這時候爸爸媽媽要就學會為寶寶清理鼻道了。其實很簡單,就是可以用生理鹽水或溫水給寶寶滴鼻子,每側每次1-2滴,間隔15分鐘就可以滴一次。如果持續不緩解,建議寶寶就診,看一下耳鼻喉醫生排除鼻腔息肉等異常。如果寶寶有嚴重的鼻塞、張口呼吸,就要及早就診。不建議爸爸媽媽自行掏鼻孔,以免損傷寶寶。

會陰部分泌物

有些女寶寶在生後5-7天可有灰白色粘液分泌物從陰☆禁☆道流出,可持續兩周左右,類似“白帶”,有時為血性,俗稱“假月經”。爸爸媽媽都不需要驚慌,這是由於分娩後來自母體的雌激素中斷所致。這時只需要清潔外☆禁☆陰就好,可以用流動的溫水沖洗,特別粘稠的分泌物,媽媽可以在清潔自己的雙手後幫寶寶把外☆禁☆陰部的分泌物分離下來然後再沖洗就好,最好是流動水沖洗。

頭皮硬痂

有些寶寶的前囟門處會有一層硬硬的有些異味的頭垢,這就是脂溢性皮炎,很多人認為這是“頭頂保護蓋”,不敢動。其實只要將嬰兒潤膚油塗抹在有頭垢的部位,保留一刻鐘左右,再用洗髮水洗乾淨就可以了。有時候一次洗不乾淨,可以每次都這樣清洗就行。

有些情況則是寶寶很常見的一些正常現象,家長不需要做特殊的處理,只需要觀察就好,實在不放心或出現變化,可以和兒科醫生溝通。

打噴嚏

寶寶洗澡或換衣服時受涼或者鼻腔分泌物刺激時就會打噴嚏,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不一定就是感冒。所以,家長不需要因為寶寶打噴嚏就額外給寶寶增加衣服,只需要繼續觀察就好。如果打噴嚏增加或者家人有感冒,那就要注意了,及時隔離感冒的人以減少寶寶被感染的機會。

胸部小“尖角”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胸部和腹部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凸起,其實這是上翹的劍突尖,這是正常的,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就看不到了,但仍然可以觸摸到,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需要驚慌。

皮膚

1. 新生兒紅斑

常在生後1-2天內出現,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邊緣清楚的斑丘疹,散佈於頭面部、軀幹及四肢,寶寶沒有特殊的不適感,常在1-2天內迅速消退。有時候在於紅色基底上有白色或灰黃色、硬而發亮的丘疹,可為膿皰,直徑1-3mm,也不需要特殊處理,但如果不斷增多增大,則可以外用百多邦塗抹。

2. 粟粒疹

新生兒鼻尖、鼻翼、臉頰及顏面等處常可見到因皮脂腺堆積形成的針頭樣黃白色的粟粒疹,脫皮後就可以自然消失。

3. 汗皰疹

在炎熱季節或保暖過度時,新生兒前胸、前額等處還會出現針頭大小的汗皰疹(又稱“白痱”),多因其汗腺功能欠佳所致。減少包裹後後可以自行消退。所以,對新生寶寶來說,穿衣合適是很重要的。

4. 生理性脫皮

寶寶在出生後到兩周左右,身上開始出現皮膚乾裂,接著就開始脫皮。這是新生兒皮膚的新陳代謝,不需要特殊處理,不過也可以塗一些潤膚油或潤膚乳。

眼結膜出血及皮膚淤斑

剛娩出的新生兒有時可見球結膜下出血或虹膜邊緣一圈呈紫紅色,這是因為分娩時受到擠壓,毛細血管淤血或破裂所致,都可在數日後吸收。還有些寶寶可出現皮膚的水腫青紫,甚至有大片淤斑。只要沒有皮膚破損,都不需要特殊處理。

牙齦或硬齶小白珠

有的新生兒口腔硬齶上可見些白色小珠,稱為上皮珠;齒齦部位也可見白色小珠,俗稱“馬牙”或“板牙”。都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而成,可存在較長時間。不需要處理,千萬不要挑破,以防感染。

乳☆禁☆房增大、乳☆禁☆頭凹陷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在出生4-7天會出現乳腺腫脹,觸摸感覺像有蠶豆或核桃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流出,這也是新生兒受母體雌激素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後可消退。乳☆禁☆房腫脹千萬不要擠壓,如果不慎把乳☆禁☆頭擠破,會帶進細菌,引起乳腺感染,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產瘤(先鋒頭)

有些寶寶出生時家長發現寶寶的頭細長,頭頂會有腫塊,頭皮有紅腫,摸起來軟軟的,感覺很怕,這是由於分娩時頭皮迴圈受壓引起的皮下水腫,出生2~3天就會消失。寶寶的頭型也會慢慢變得漂亮。有時候水腫會和血腫並存。

頭顱血腫

有些寶寶出生時頭部有大的腫塊,也是軟軟的,過了幾天後,腫塊會變小一些但不會完全消退,中間摸起來有波動感的腫塊,先消退的就是產瘤,後出現的就是頭顱血腫。一般情況下,血腫在生後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周圍水腫消退後,血腫就會非常明顯了。小的血腫都可以自行吸收,但大的血腫血腫會發生機化變硬,這樣寶寶的頭型看起來就像有個“羊角”。在短時間內,大的血腫會引起寶寶黃疸加重和貧血,甚至膽紅素腦病。遠期來說,可能會影響寶寶頭型的美觀。所以,有的時候大的血腫需要進行抽吸。這樣就可以將血腫對寶寶的影響降至最低。

這些雖然都是不需要馬上處理的一些情況,但最好要兒科醫生看過確認後。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輕鬆的照顧我們的小寶貝,讓他們無憂無慮的成長吧!

作者介紹:李旭芳 主治醫師·兒內科,擅長新生兒疾病、兒童感染性疾病以及兒童危急重症的診治;在兒童急性高燒、抽搐、意外中毒等方面診治經驗豐富。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媽咪知道】平臺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線上解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