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酸湯魚,這種遍佈大街小巷的一道菜,每當在飯館吃到的時候,除了一絲一絲熟悉更是想起那個遙遠的家鄉,灶台邊母親忙前忙後各種素材準備後一鍋酵酸湯和一條魚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味道,樸素卻真摯。
對於出生貴州苗寨的我來說,在沒有離開家鄉之前,以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會吃這個再平常不過的酸湯魚,沒有什麼稀罕,甚至會鬧著要吃到其他好吃的。期盼長大,期盼離開,期盼到外面的世界尋找更多的精彩 人生是場輪回,從離開到回來,期間的思念原來是場味覺的革命,起點就是母親潛移默化的味覺習慣。
老家人除了喜歡吃辣還喜歡吃酸,當地有個很形象的民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在貴州少數民族家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酸缸,酵酸湯。有些老人說道“做不來酸湯嫁不了人”的俗語。紅酸湯就我們苗寨最為喜歡的做菜配料了,它具備了酸辣的特點,能刺激人的味蕾,從而更容易使得人們喜愛。
如今我生活在上海,雖然很多貴州酸湯魚菜館裡都能吃到酸湯魚,但我卻吃不到那種最為純正的味道。或許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鍋酸湯魚,還有來自山裡人的那份濃郁的酸湯情結,特別是祖傳的酸湯魚做法。雖然操作簡單,但卻質樸,純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貴州黔東南苗寨裡,酸湯魚已經成為一種家常菜,但同時又是能招待賓客的招牌菜。小時候我就很喜歡吃酸湯魚,兒時的我體弱多病,一旦生病,就沒有食欲。母親總想辦法給我做我喜愛吃的菜,而酸湯魚就是我的最愛,或許因為酸辣的湯水容易激發我的食欲,再加上鯉魚的肉香增加我的飯量,每次母親給我做酸湯魚,都會讓我從病秧子裡早早康復。而今我在上海生活,一旦有空,也喜歡下廚煮酸湯魚。我從家裡帶上一瓶酸剁椒,煮酸湯魚的時候也會放一勺剁椒進去,但煮出來的酸湯魚,總感覺少了些什麼,沒有家鄉人煮的好吃。
難得小長假,很多人都選擇出去旅遊,每到節假日,一些有名氣的風景區都會人滿為患,而我想到擁擠的人流,就有些頭疼,屬性就回一趟家鄉吧!苗寨一年四季都那麼安靜,祥和。沒有那麼多繁雜,我可以讓心靈暫時的回歸。擁抱家鄉的大自然、感受苗家的溫暖、品嘗家裡人做的酸湯魚,想想都感覺很美味。
回去之前我告訴母親說五一小長假會回來。母親聽說我回來,開心的問我想吃什麼,她給我做。我笑著說,那就煮一鍋酸湯魚吧!從小吃到大,一直吃不膩,總是那麼喜歡。母親笑呵呵的說好,就讓你父親去田裡把老魚抓回來。我有些感動,或許父母就是這樣,總想給兒女最好的。
由於路途遙遠,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才到家裡,在家門口看見菜盆裡有好幾條大魚,我很開心。母親說,這都是你父親昨天傍晚去田邊抓來的。而父親卻笑著說田裡的魚不就給孩子們吃嘛。不得不承認,如今我每次回家,家裡人都把我當客人一樣熱情的招待,總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就連回上海的那天早晨,母親還不忘煮上幾個鴨蛋,再包好一隻雞腿,讓我帶著,路上餓了有得吃。
由於家鄉這幾天連續下雨,所以沒辦法出去做農活,母親就叫鄰居捏幼(小嫂的意思)過來幫忙。捏幼的確是一位很勤勞善良的農家婦女,由於她身材高挑,幹活麻利,很多時候還樂於助人。所以鄰里間有什麼事情都喜歡叫上她過來幫忙。而今她在家裡照顧兩個小孫女,再做一些農活,總是沒看見她有閑著的時候。
今天的酸湯魚是捏幼來做的,因為母親要忙著去廚房燒雞稀飯和臘肉。雖然說煮酸湯魚工序不像上海本幫菜那麼考究,但也得花心思去做,特別是對放酸湯的量度,以及整個煮湯的過程。同時也因為季節的不同而所配備的蔬菜也不一樣。下面就讓我用圖文來敘述吧!讓我們感受一下苗家人煮酸湯魚的過程以及苗家人的和諧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到村頭,看見很多水田,看來最近一直下雨,很多農田已經屯水了,希望今年有好收成。
家門口,菜盆裡裝滿了清水。鯉魚一條一條,很肥嫩,想必做成的酸湯魚一定很美味。
捏幼的兩個小孫女,阿桃和阿依。她們姐妹兩一直喜歡在我家,很多時候捏幼出去忙活了,我讓我母親照看小姐妹兩,吃住都在我家裡。就連我回家一些東西找不到了,她們都能給我找出來。我喜歡這種氛圍,也因為鄰里的和睦,給母親的生活帶來很多快樂。
門前的菜園子,每個季節都種著不同的蔬菜,春天小白菜,夏天估計又要種上四季豆或者南瓜了。捏幼在摘菜,嫩綠的小白菜跟魚煮在一塊,很好吃,特別下飯。
這就是魚香草,煮酸湯魚是少不了的一種配菜,洗乾淨後跟魚一塊放在鍋裡煮,會增加香味。
捏幼摘好小白菜後,不忘摘一把魚香草,這種草一般生長在田邊,摘了很快會再長出新的枝芽。母親為了方便,特地的在菜園子邊栽培了一些。
家裡的廚房,很多美味佳餚也都從這裡誕生的。小時候我總圍著灶台轉,煮飯,燒水。那漆黑的牆壁,都是經歷了幾十年的煙熏。今天我跟阿桃坐在灶台邊燒火,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自從記事起,一年又一年的跟母親燒火,添柴。長大了,離開了家鄉,卻又很懷念那段孩提時光。
雨後,一縷炊煙彌漫在瓦房上,慢慢散去,仿佛我那些兒時的美好記憶,在腦海裡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每天早晨和傍晚,房頂都會彌漫著炊煙。是啊,我們苗家人居住在山林裡,依山而建,順水而居,燒的柴火也都從山上砍來的。記得小時候,每天都要早早的起床去砍上一挑柴火,回來吃飯後才去上學。而這種生活狀態直到我離開了家鄉到外面求學才結束。
開春後,父親把四方爐子拿來用了,這樣做飯會少了很多煙霧在屋裡,同時也會省柴火。母親在生火,然後駕鍋,準備燒酸湯魚。
捏幼在屋外洗小白菜,兩個小孫女想過來幫忙。捏幼笑著說還是別弄了,免得衣服淋濕了感冒,就在旁邊看著吧!看著兩個可愛的小孫女,我想再過幾年,她們也會燒酸湯魚了吧!
捏幼在洗魚香草,同時也不忘在教小孫女怎麼洗菜,還有魚香草的作用。
家裡就這個習慣,每次有好菜都會叫上鄰居和親人,大伯和伯母早早的過來了,看著母親忙活,他也跟著幫忙。大伯很喜歡跟我聊往事,說那些艱苦的年月,談到了爺爺,談到了他像我這般年紀的時候的生活狀態,當然也沒忘記說苗家人對酸湯魚的喜愛。
鍋裡的酸湯煮開以後,捏幼去老瓷罐裡舀了兩碗酸剁椒。這個酸剁椒做得也很考究,先把紅辣椒剁碎,再跟煮熟的糯米粥攪拌,同時切一些生薑和大蒜放裡面。而瓷罐的蓋子是用反過來的扣著,在水槽上盛上水,確保不漏氣。然後等半個月後就成酸剁椒了,煮酸湯魚有剁椒會更加酸辣,容易下飯。
酸湯魚的製作以酸湯,剁椒,田魚為主要原料。酸湯是一種以生物培養的酸水。其做法來自我們苗族,把米泔水釀制到醇厚的乳白色湯水。首先用米泔水煮溫,然後不停的攪拌,放在一邊,幾天後再加上淘米的米湯,再攪拌,米湯在酸化作用下產生酸味,慢慢發酵就變成酸湯了。幾天後還要再倒一些米湯下去,否則會變臭就不能食用了。酸湯製作的前提條件是在天氣暖和的季節,比如冬天就不好釀制酸湯。
煮魚時先將酸湯倒入鐵鍋,放入適量薑片、大蒜、食鹽、並伴有剁椒,魚香菜等,加大火候。等鍋裡的水開了以後,就切魚放進去,當然了,必須去除魚膽,否則會導致整鍋酸湯都會發苦。而捏幼果然厲害,一刀一個,不落一個魚膽,為了煮更熟透,她還另外再切一刀,這樣子酸湯能完全浸透到魚肉裡,從而煮出的酸湯魚更酸辣。
切好魚後,再往鍋臺里加一把柴火,每一個動作都如此嫺熟,不得不讚揚捏幼啊。
小孩子就是隔代親,都喜歡圍著奶奶轉。鍋裡的酸湯魚在煮著,可愛的小孫子也跟著湊熱鬧來了,小阿桃認真的留意著鍋裡的動靜。等煮開了,激動的跟她奶奶說:水開了,好了,熟了。而捏幼卻說,要多煮一會,等魚鱗都煮開了就好。
魚煮好了以後,再把小白菜放下去,跟著魚一塊煮。
然後再放豆芽進去,等豆芽煮熟後,這一鍋酸湯魚就基本上可以出鍋了。
姐妹兩一直望著鍋裡的魚,時不時還咽下口水,實在可愛。
煙霧彌漫,望著鍋裡的酸湯魚,我蠢蠢欲動了。
酸湯魚出鍋了,先撈起兩條大的。色相不那麼完美,但是味道是很棒的。
再製作一碗辣椒水,其辣椒水內有蔥花、大蒜、胡椒、花椒、木薑粉、味精及十多種佐料,再用鍋裡的湯拌勻即可。
可愛的小妹妹蠢蠢欲動,望著酸湯魚,小聲的對我說,啥時候開飯啊,我都餓了。
人到齊了,準備就開飯,飯桌上是少不了米酒的,而孩童也不落下,母親給她們倒上營養快線。不得不羡慕小阿桃姐妹兩,我像她們這般年紀的時候,還沒喝過這等飲料呢,要是有刺梨酒喝就很滿足了。
吃飯的時候,還不忘看看弟弟吃了啥。
小貓咪在啃骨頭,我才放去,它就過來了。看見我,有些陌生,怯怯的叼起一塊就跑了。
村裡的小孩,各自在玩耍,他們的父母基本上都出去外面打工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
傍晚,我一個人來到山坡上,看著被春雨沐浴後的苗寨,想著那些逝去的童年,那時候總喜歡跟村裡的夥伴們上山砍柴,來到山坡上都會歇息,然後望著我們的苗寨,又看著遠方的高山,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雨後的苗寨,翠綠,充滿了生機。下一次,我將是何時才能回來呢?很期待,特別是那一鍋酸湯魚。
我們苗寨的酸湯魚做法:
主料:酸湯,酸剁椒,鯉魚
配料:幹辣椒粉、蔥、薑、蒜、魚香草
配菜:小白菜,豆芽,豆腐。(因季節而異,有時候放入小南瓜,廣菜等 )
做法:
1、先把酸湯倒進鐵鍋裡,同時把生薑,蒜,魚香草,也放入鍋中。用木柴把酸湯燒開。
2、把剁椒放入煮開的鍋中,放入的量因魚多少而定,一般用小碗一碗。
3、等酸湯翻滾後把活魚去膽和內臟後直接放入鍋中,繼續煮。
4、湯水翻滾幾次後給魚翻身,直到魚鱗都煮開。
5、把洗淨的青菜和豆芽放入鍋中,煮熟。
6、配上辣椒水。辣椒水佐料有:幹辣椒粉,蔥,蒜,鹽,雞精,五香料,再倒上一勺鍋裡的酸湯,攪拌即可。蘸著辣椒水吃會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