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正文

臨近開學身體各種不適,開學恐懼或因“人際關係”

寒假即將餘額不足,是否開始躁動不安?上班族有假日綜合征,學生党就有開學恐懼症。開學恐懼症多數源於焦慮,而引起焦慮的原因除了學業壓力,無法融入集體、與同學關係不融洽等人際關係問題往往被忽略。

適當的焦慮是一種動力,可以讓人產生緊迫感,從而更加努力。可凡事過了一個度,就會適得其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林國珍表示,

學生開學前的焦慮大部分是因為生活節奏被打破。

從休假到上學,每天的生活作息都不同,加上開學之後勢必要面對的學業壓力,會讓人一時難以適應。但這都是暫時的,一般適應四五天就能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對開學特別恐懼、抵觸的孩子,尤其是年齡偏小的幼稚園、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開學的恐懼會從心理上遷移到身體上。

比如,有的孩子在開學前的一周,會出現失眠、睡不好,肚子痛、胃腸功能紊亂的情況,這時候家長就要多留個心,可能並非是器質性問題,而是孩子的內心太過焦慮、害怕。

引起焦慮的原因,父母多以為是孩子不習慣學校生活,要“收骨頭”了。雖然這的確是一部分原因,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人際關係”。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如果在學校裡被孤立、被排擠、沒有朋友,對孩子而言,開學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被排擠的孩子一般回家也不會和父母提起,父母也就不會往這方面想,但這種情況的確是真實存在的。

通常,被排擠的孩子都走兩個極端。要不就是太專橫霸道、要不就太唯唯諾諾。林國珍解釋,孩子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是天生,更重要的則是家庭環境。在家裡習慣當小霸王的孩子,去了學校也就更容易動手打人。家裡人包容、溺愛,可到了學校大家都是平等的,久而久之,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哪些人不能搭理。

孩子之間也有他們的“小社會”、“小團體”,很多時候大人都難以干預。相反,如果是父母“一言堂”的家庭環境,孩子就容易形成不多話、不反抗的性格。因為不管孩子提出什麼意見、想法,都會被父母駁回,漸漸地,也就學會了忍耐。這樣的孩子,在學校也同樣容易被欺負。

有句玩笑話:18歲以下孩子的問題,都源于父母。雖然誇張且有推卸責任的意味,但也並非全無道理。林國珍提醒,對於孩子的焦慮、不安,父母要從旁協助、調和。不要一味批評,而是應該幫助孩子提前熱身,逐漸進入學習模式。

具體該怎麼做?林國珍給出建議的建議就是:靜下來,動起來。

靜下來,就是讓孩子從春節的熱鬧中分離出來。

春節走親訪友、出門旅遊,孩子整個人的精神都處於亢奮狀態。晚睡晚起、暴飲暴食、沉迷電子產品,這些都是假期裡常有的現象。在開學前一周,就可以調整,逐漸恢復正常作息。

動起來,就是讓孩子為新學期做個小計畫。

很多時候,焦慮是因為對未來的情況沒有掌控感。越不知道需要做什麼,就越焦慮。這時候,父母大可以和孩子聊聊。當然,不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一旦開始計畫,著手複習、預習,孩子也就更容易進入狀態。

“有些平日比較優秀的孩子,開學前也特別容易焦慮,害怕新的學期自己沒辦法繼續保持。”林國珍坦言,對於這類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父母如何引導、疏通就顯得更為重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