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年,我背著行囊來到上海。由於工作還沒找到,加之第一次來上海人生地不熟,便尋思著先找家青年旅舍臨時住下來。沒來過上海,不知應當住在何處,唯“外灘”二字似曾相識,便在附近住了下來。
青旅的生活很充實,每天我都會捧著筆記型電腦去一樓大廳上網找工作。覺得累了就隨便刷刷網頁,聽周圍的人搭訕吹牛。晚上時不時地去頂樓的小酒吧,點杯可樂,前景是推杯換盞、歡聲笑語的各國人,背景是黃浦江和陸家嘴的霓虹閃耀。我會借著出門吃飯的機會順便在附近逛逛,外灘附近的建築很有特色,中山路往西是很大一片建築群,高聳的大樓、莊嚴的大門、黑灰的色調,當時的我還只在教科書和老師的PPT裡見過這種建築。
時光荏苒,當我再次漫步外灘,已是步入職場兩年。耳機中播放的是《刺客信條-黑旗》的原聲,放慢腳步,抬頭望去,仿佛置身海外,又似穿越到了遊戲中,隨著主角在樓頂攀爬奔跑。我拿著我當時的iPhone 4s邊走邊拍,想記錄下我眼前所看和心中所想。
世界太大,我們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向前走
前陣子在 Instagram 上關注了位攝影師 katirlin,喜歡她拍照的風格。曾無數次去她的網站感受她鏡頭下的紐約城。不同於以往對於紐約的認知,她鏡頭中的城市是那樣安靜、古老、性☆禁☆感,而又陌生。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這座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上海。於是便拿起相機,約上朋友,再次記錄這個讓人們又愛又恨的魔力之都。
▲在拍照前溫習了一部很喜歡的電影《Begin Again》,同樣是發生在紐約的故事,試圖從中找找靈感。
從熱鬧的南京東路站下車,東拐西拐便走入了這片建築群。其實大多數人只把外灘和南京東路當做景點,在巷子裡的人並不多。找了個長椅收拾行囊打點裝備,摘下鏡頭蓋,就意味著拍照的開始。
▲沒有急於拍照,我先帶著吳同學在附近大致逛了逛,讓她大概瞭解一下附近的風格,也有助於她的發揮。
▲背影一直是我喜歡的主題。曾經看到過一則螞蟻金服的廣告片《背影》,看後很感動,覺得背影可以講述故事。文章前面的那句飲用,就是來自這部廣告片。
▲建築雖好看,但基本上一樓都是些商戶的中文牌匾燈箱,加上過往的行人車輛以及隨處可見的 ofo、摩拜單車,不禁使畫面違和,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蹲在地上仰拍,儘量去避免跟主題不符的因素進入畫面。
▲現場重播的時候突然覺得這感覺有點像《神奇動物在哪裡》。
▲室外拍照的樂趣就在於,你無法預知即將發生的事情。當我們走在街上時,看到很多人從建築裡推門出來。好奇心作祟,我便拉開大門,招呼吳同學進來。踏入室內的一瞬間我們驚呆了,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時代,拼花的馬賽克、雕木的樓梯扶手、實木搭建的臺階、一人高的窗戶、老舊的自行車、積滿灰塵的一個個廢棄郵箱……我們躡手躡腳,生怕打擾了樓裡的居民。
▲出來時已時日暮黃昏,我說這是一天裡拍照的最佳時候。夕陽的餘暉映在暗紅色的磚牆,很美。最後一張我自己很喜歡,夕陽剛好打在臉上,一切都剛剛好。
▲外灘附近的圓明園路,很多做淘寶的電商在這裡拍攝。沿街很多老建築,不過翻修過後顯得很新很突兀,我們便也沒過多停留,便結束了拍攝。
外灘是每個接觸過上海的人的記憶。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群建築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相信隨著我能力的提升,將來還是會再次來到這樓宇之間,與歷史對話,可能下次還會有不同的感受吧。
謝謝觀看,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