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有時也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狀況出現不適症狀,所以要引起重視。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喝中藥的細則以及哪些中藥會導致腹瀉,快來看看吧。
5種中藥易致腹瀉
1、牽牛子
性味苦寒,有毒,具有瀉下去積功效。現代研究認為,本品所含的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強烈的瀉下。牽牛子對人體有毒性作用,但不大,大量服用除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刺激腎臟引起血尿。
2、大黃
本品苦寒沉降,善蕩滌胃腸,峻下實熱,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隘之功,主入陽明大腸經,攻積導滯,瀉熱通便。現代研究認為,大黃所含結合蒽醌為瀉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腸,增加蠕動而排便,其作用緩和,服後6小時左右排下稀便或軟便。由於鞣質所致,瀉後有便秘現象。
3、郁李仁
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揮發性有機酸及油酸等,具有潤滑性緩瀉作用。
4、甘遂
性味苦甘寒,有毒,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功效。現代研究認為,本品含三萜類,其中所含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及巨大戟二烯醇的醇浸膏對小鼠有明顯瀉下作用,能強烈刺激腸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動增加,造成峻瀉。
5、巴豆
性味辛熱,有大毒,峻下寒積,蕩滌胃腸沉寒痼冷、宿食積滯,藥力剛烈,有斬關奪隘之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本品含巴豆油34%~57%。巴豆油是劇烈的瀉下藥,口服半滴至1滴對口腔、胃腸等粘膜及皮膚均有強烈刺激作用,產生嚴重的口腔刺激症狀及胃腸炎,在半小時到3小時內多次大量水瀉,伴有劇烈腹痛和裡急後重。其瀉下作用主要是由於巴豆油在腸內遇鹼性腸液,析出巴豆酸,刺激腸道,使分泌和蠕動加強所致。
#p#副標題#e#
喝中藥注意事項
1、喝中藥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辣椒、蒜、生薑、咖喱都不可以,這些食物會刺激患者的腸胃,並且可以分解藥物的療效。
2、喝中藥不宜吃寒涼食物
比如說霜淇淋、冷飲、冰箱裡面剛拿出來的食物、冷飯冷菜尤其是寒症所致的疾病,以及體質虛弱的患者,寒性的食物也應該少吃,比如白蘿蔔等等。
3、喝中藥不宜吃海鮮
海鮮容易引起過敏,並且海鮮屬於發物,不利於病情的痊癒,多數的海鮮又屬於寒性食物,傷脾胃。
4、喝中藥不宜吃油炸類食物
比如肯德基、麥當勞這類的速食,炸丸子、煎刀魚等等,這類油炸類的食物不易消化,並且容易引起燥熱,患者吃了之後容易上火,上火之後內分泌就紊亂,不利於病情的痊癒。
5、喝中藥要控制溫度
不能喝過燙的,也不能喝過涼的中藥湯,一般的中藥都是溫服的,當然也有特殊的藥物是需要趁熱喝或者是晾涼喝的,這就要根據醫生的醫囑了。
6、注意服用中藥的時間
服中藥會有幾個時間,在這裡說明一下,1、飯前。2、飯後。3、空腹。4、睡前。要根據藥物的療效不同來掌握不同的服藥時間,服藥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7、喝中藥期間不能喝酒
酒精會刺激皮膚刺激大腦,並且酒精的麻痹作用會延誤病情,不利於病情的痊癒,酒精與中藥互相也會起一些反應,這些反應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8、喝中藥期間不能食用綠豆
綠豆具有很強的解毒功效,也具有很強的解藥功效,如果喝中藥期間食用了綠豆,藥效就會減小,甚至消失,起不到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