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聯想集團以29億美元的價格從谷歌手中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多少令人有些詫異,不是黑莓,不是HTC,也不是酷6,而是摩托羅拉移動。而在2016年五月,聯想的財務報告出率,又有1.26億美元的損失 ,有評論家指出,收購摩托羅拉或成聯想最大的敗筆。近日,摩托羅拉系統公司在美國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海能達公司今日發表聲明表示已經做好準備,通過法律手段積極應對摩托羅拉系統公司的指控。
前進路上一路波折的摩托羅拉,在這些商海波折中艱難行走,而它現在的數位產品到底呈現怎樣一種態勢呢?
首先,摩托羅拉最大吸引力:美國設計,來自美國的軟硬實力加上中國的銷售方式很吸引人。國內的參差不齊甚至逆優化的rom&接近消費者審美的lollipop給了國人更多選擇的理由,並且摩托羅拉使用了一顆據說還不錯的鏡頭,但拍出來的效果(特別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屬於偏差的水準。唯一值得提的是,快速轉動手機啟動相機這個體感手勢,並結合由弱至強的震動,非常有意思。
機身背部的弧線,屏點比驚人;大小重量輕巧,後背弧部不錯,握感舒適,以及背部的凱夫拉塗層,Moto X 上手的感覺極其舒服,非常地貼合手掌。有報導稱,這可能是一種3D 造型優化。
對於正面,Moto 也開始採用了一種使玻璃和塑膠融合在一起的工藝,讓邊緣看起來流暢,視覺上的整體感受更好。
在技術與市場之間,摩托羅拉曾經找到一個幸福的平衡點,那種平衡造就了Moto曾經的輝煌。當時摩托羅拉創造性的將手機壓縮到前所未有的薄度,被看作是手機製造技術的飛躍。而小巧輕薄又剛好迎合了但年大眾對纖巧之美的大眾審美趣味。而似乎在這種平衡被先進的技術打破之後,就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平衡點,摩托羅拉的技術呈領先優勢,但是卻沒有有效的傳遞給市場,因此,在目前處於落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