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教育孩子稱為一門藝術,以為只要看一些育兒講座,講究方式方法,偶爾來個心與心的親密交流,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我認為單靠這些是遠遠不夠,藝術畢竟是高於生活的,而現實則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所以表面上行之有效的做法其實並不適合每一個孩子,更多時候,我們要把教育孩子當做一場修行。
正如金庸先生筆下的各派武功,無論是華山論劍中以一對四絕的先天功,還是少林寺至高無上的易筋經,如果只是掌握住技巧,而不能把握每一個招式使用的時機也是然無卵用的。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抓住最好的時機,適時進行引導,才可以達到行之有效的作用。以下這三個最佳時機,父母只要把握其中一二,也會讓孩子發生極大的變化。
一.學而有成時
對於孩子來說,一次班級排名的進步,一張數學卷子的一百分,老師不經意間的誇獎都會讓孩子自信心爆棚,產生我很厲害的錯覺。如果父母也不清醒地給孩子大把鈔票或者要什麼買什麼來獎勵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從內心認為自己很聰明,老師講的太簡單,不用聽也會,從而影響上課的聽講效率。
當孩子取得一些小成績時,父母是需要進行鼓勵的,畢竟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更何況這時候孩子的自信心處於極度高漲時期。不過父母在給予肯定的同時要讓孩子明白聖人訓“勝不驕,敗不餒,方可成大器也”。此外要善於利用孩子的“最佳發展區”,引導孩子要有前瞻性,不可拘泥眼前的成果,給孩子提出蹦起來就可以夠到的目標。
二.出門在外時
帶孩子出門時,如果孩子做出不文明或者不安全的行為時,很多父母都會感覺超級尷尬沒面子。比如剛出門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你越追他跑得越快;超市里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著讓買玩具,可是家裡的玩具已經堆滿儲藏;去朋友家做客,讓孩子叫人,結果小嘴繃得死死的,你只得無奈地開脫“這孩子膽小,怕生”……
其實想要孩子在外面有禮貌,讓自己避免尷尬,父母可以在出門時,給孩子一些指導,比如:出門不可以要玩具,否則下次不帶你出門;媽媽要帶你去朋友家玩,要不要好好表現,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小孩子的表現欲是非常強的,並且極度渴望得到表揚,要善於利用孩子這種可愛的心理。回到家後,最好對孩子今天的表現來一個總結和評價,效果斐然。
三.做錯事時
當一個人出錯時,之所以會繼續犯錯,是因為沒有人適時地為其指點迷津。對於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犯錯,反而包庇和無視錯誤,要不了兩三回,孩子就會成為經常闖禍,讓人頭疼的“壞孩子”。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的內心是充滿恐懼、害怕和愧疚的,這些複雜的情緒讓他極易承認錯誤、及時改正。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機,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和信任的基礎上,讓其意識到錯誤及可能造成的傷害。同時和孩子一起總結經驗教訓,把壞習慣消滅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