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感謝小女巫慧慧的文章,幫我科普掃盲!我也自行度娘了下,發現“斜杠青年”還真不少,而且還挺洋洋自得!例如某女孩同時擁有的8種身份:商務諮詢/自由撰稿人/編劇/活動策劃/獵頭/翻譯/記者/自媒體,並且這種狀態已經維持了5年!對於自己的收入,她透露:經常一個活可以賺到一份工作一年的錢。然而“斜杠青年”真的是那麼容易做的嗎?
《“斜杠青年”究竟是只什麼鳥》
作者:小女巫惠惠 編輯:百年樹人
百年樹人(bnsr100)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最近遇到一些年輕人,自我介紹的時候都喜歡用“斜杠青年”這樣的標籤。
我是個對時尚不敏感的人,許多詞兒流行了好一陣,只要不影響生活,一律不管,反正新新人類層出不窮的創造力每天都在刷新著我們的視野和三觀,註定有許多人永遠生活在潮流的尾巴上。
直到有一天,確實聽不懂了,再不更新記憶體就有秒變半文盲的危險,一般非到了這種時候,我是不會去自行科普的。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於是知道了,“斜杠青年”源于英文Slash(斜線),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更喜歡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常用斜杠來區分,比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導演/製片人等,因此,“斜杠”便漸漸成了他們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指一專多能或十項全能的綜合型人才。
這麼一科普,突然覺得這“斜杠青年“還真是不少,尤其在大學校園裡,小盆友們一進校就開始像拜碼頭一樣繳納各種社團費,躍躍欲試地以期在社團活動中嶄露頭角一鳴驚人。其中一些人也可能會獲得些雜七雜八的校園獎項,或在學生會裡混過個一官半職,發表過幾次拉票演講,到校外拉過幾次贊助,組織過一兩次活動。然後勉勉強強地,通過及格、補考、高掛再補考,甚至找關係或討好老師等這樣那樣的各種艱難歷程,混到了畢業;再勉勉強強地,找到了一個不好不壞形同雞肋估計僅夠謀生糊口的工作,此後便發誓要將貌似高大上的“斜杠青年”生活進行到底。
這事兒咋聽起來有點兒擰巴呢?
一個"斜杠青年"?
這麼一細掰,我還真遇過兩個比較典型的“斜杠”青年學生。
其中之一,是一枚喜歡寫作的文藝女生,好像是校報的兼職記者編輯之類。老實說,僅這個工作就需要每天奔波在校園各種有潛在新聞發生的地方,校園雖說比不了社會,但至少正式媒體是有線索和採訪頭緒的,但校報基本就是逮啥算啥了。有時候實在乏善可陳,為了不開天窗還得自己編幾條出來,委實夠辛苦。
有一天她給我送新報紙的時候說,她在校外有5份兼職,因為超強的時間管理能力,每個工作的轉換時間均不超過半小時。
我問,你開車去嗎?
她說,還沒有,目前正在學駕照,所以,還要騰出學駕照的時間。
我沒表示驚詫,也沒有褒貶,大學生在學習之餘如能多些工作經驗,畢竟不是什麼壞事,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此大的工作強度她真的能應付自如嗎?我只有在心裡默默祝願她不要遲到,然後順便翻看了她在校報上的新作,這一看卻是有些吃驚。驚訝于這麼安靜如水的文字是怎樣從5份兼職的轉換中自如生成的呢?莫非真有分身術或早已進入了佛家所說的“禪悟”?好奇心促使我上網查尋,結果不出所料,文章果然是拷貝來的,不過是比較“走心”的改頭換面確保能蒙蔽大多數罷了。
你連時間都不會管理,你怎麼可能做斜杠青年
其中之二是個男生,剛入校就給幾乎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能是他打了雞血一樣的精神狀態比起許多青澀的瓜蛋子們顯得更加有活力的緣故,於是順利競選上了班長。
接下來,各種五光十色的“斜杠”生活正式拉開帷幕。他幾乎是逢社團必進,逢活動必參加,還有,逢美眉必追。而且特喜歡借各種活動和非活動的公開場合各種表白各種傾訴各種秀,還喜歡讓大家猜那個人是誰,還喜歡看看那個被猜到的人什麼反應到底被他煽哭了沒有。
想起一次校園業餘歌手比賽,他理所當然地是選手之一,還拉了音樂系的學生為自己伴唱,大概是為了顯示超強的社交能力,但結果可想而知,自然是音樂系來助陣的朋友一不小心喧賓奪主。這倒也無所謂,一個校園業餘比賽,能獲獎更好,獲不了,貴在參與,鍛煉一下,也不錯。
如能借此機會向心儀的女孩表白,並因此而收穫愛情,那豈是區區獲獎可比?因此,儘管作為歌手的水準不敢恭維,但我對他依然不忘向暗戀的女生表白還是比較欣賞的(儘管我已經不止一次地看過這個場面)。
但實力和情懷從來是兩碼事,情懷有時可以給實力拉票,但並不能完全取而代之。畢竟是歌手選撥賽,所以還得按照歌手選拔規則打分,況且這個表白插曲一演再演,不知是沒成功過,還是又換了對象,總之讓人覺得已然了無新意。
他也理所當然地被淘汰了。
想做個多元收入的斜杠青年?先學會用目標管理時間
一切都很正常,你並沒那麼優秀,世界也沒有虧待你。
人們常說年輕就是資本的意思,無非是一切都來得及。失敗了,繼續努力,重頭再來,“三千越甲可吞吳”。
不就是這樣嗎?
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是當場亮分,於是他記住了每個給他低分的評委,事後挨個找到他們,(當然也包括我)義憤填膺地表達了他對評分不公的不滿。
我問他理由是什麼,他說自己的設計很有新意,新意是什麼?表白嗎?我又問。這個…也算吧。
他開始底氣不足。
但我已經第N次看了,希望別再讓我看到N+1次,你難道準備用再三的表白闖天下嗎?
這次我終於沒忍住潑冷水。因為他的行為旨在說明,實力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名次故,兩者皆可拋。照此邏輯,也許表白只是為了名次而編排的作秀插曲而已。因為這個問題太私人化,我終究沒問。
而是問他,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遭遇到了更大的不公,將會如何?
他想了想說,那要看什麼事了。
他說得沒錯,我相信他這個回答是誠實的,在這個價值混亂的時代,竟然連每個人所認為的不公,都是如此迥異。
他的羅曼史結果如何,我不得而知,據說他後來又在校園裡鼓搗起了小賣部,大三時班長換人了,大四高掛了好幾門弄到差點畢不了業。而他的解釋似乎是,這麼個破學校和他的遠大志向顯然太不匹配,導致學習沒有動力。
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因為我看到和他相同感受的同學正在以更加努力的姿態為自己曾經的“失足”“雪恥”,以期在將來的履歷表上能寫下更光輝的歷史。
“80後”偶像韓寒說:
世上沒有全才,全才就是人中之王。
韓寒牛不牛?算“斜杠”嗎?似乎算不上,也就一寫手和賽車手,頂多兩手。
仔細想想,“一專多能”,前提是“一專”,那麼,你的“一專”是什麼?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許多人忙著為自己貼標籤,會煎個雞蛋也敢自稱大廚,會釘個扣子也敢自稱“總裁”,會弄個美圖秀秀也敢自稱攝影師,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如果這麼“斜杠”下去,人人皆可“斜杠”。
而且我相信,越底層越“斜杠”,越老越“斜杠”,因為底層才是全才生存的世界,不會幹什麼都直接挑戰到生存。而老人吃過的鹽巴都比年輕人走過的路多,許多行當,或許你壓根兒聽都沒聽說過。
所謂“專家“=專注+專業。
一個著名的段子說,一個專業人士畫了一條線收費10000,人們問他為何這麼貴,他說,畫一條線1塊錢,知道在哪裡畫,9999塊錢。
因此,奉勸一些動不動就以“斜杠”自詡的青年,還是先找到自己那條線要緊,不然,真要被“斜杠”了。
要知道,Slash除了“斜線”,還有“裁減,削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