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春,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打動了人心,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因為它打動了中國人的一顆“詩心”,節目恰恰打在了中國人內心最敏感、最柔軟的地方。
有人說:“我們談傳統文化復興,美才是先行,因為美才能匯出善。人們需要精神上的東西,而詩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屬心的。”對此我表示非常贊同,而這股熱潮,讓更多的人去深入研究中國的詩詞,學習更多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今天我們也在詩詞裡,來一次尋香之旅,伴著詩詞的餘香,尋找春花芳菲的詩意。
1.迎春花
中書東廳迎春
宋·韓琦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花花期2-4月,先開花後長葉。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後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和它很容易混淆的雲南黃馨,雲南黃馨是花葉同時開放。
2.桃花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花花期3-4月,灼灼桃花十裡,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這裡“尋春遇豔”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出了詩人無限悵惘之情。
3.海棠花
海棠
宋·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花花期4-5月,海棠雖紅嫩嬌妍,但缺少香味,張愛玲就說了,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海棠的美,可見一斑。
4.牡丹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花期在5月,牡丹花開時節,繁花似錦,燦爛輝煌。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長安的狂歡節。人們對於牡丹的喜愛,就連《愛蓮說》裡周敦頤也寫過: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丁香花
攤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6.丁香花花期4-5月,關於丁香花,戴望舒的《雨巷》裡,希望逢著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大概就是出自這裡的“丁香空結雨中愁”吧?
杏花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杏花花期2-3月,縱然現在一枝紅杏出牆來已經是貶義詞,但是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枝紅杏的美麗,只簡單的幾個字,杏花煙雨江南,便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7.芍藥
揚州慢
宋·薑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芍藥花期5-6月,芍藥和牡丹花外形相似,開花時間也相近。所以自古以來,很多人會把芍藥和牡丹相比。牡丹自由它的有容華貴,但芍藥的小家碧玉溫婉多情,並不比牡丹遜色。《紅樓夢》裡憨湘雲醉臥芍藥圃的畫面之美,芍藥功不可沒。
8.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杜鵑花的正常開花期一般在4~6月之間,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9.梨花
柳梢青·吳中
宋·仲殊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嫋煙斜。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梨花花期每年4-5月,梨既是一種著名果樹,又是著名的觀賞植物。自古以來就為我國人民所喜愛,並對其賦予了許多詩情畫意。
10.荼蘼花
春暮遊小園
宋·王淇
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荼蘼(tú mí)春末初夏開花,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綠化的優良觀賞花木,以地下莖繁殖。因為在春季結束時開放,雖奢華豔麗,花語卻是最終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