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古講究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自然界陽氣升發的春天,正是人體養陽的起始階段。明代醫學著作《素問注證發微》中說:“聖人于春夏而有養生長之道者,養陽氣也”。但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生活習慣會在不經意間損傷陽氣,尤其是以下4種壞習慣,大家一定要注意改正。
四種習慣會傷陽氣
一、露腳踝:寒從腳起傷陽氣
乍暖還寒時,你會看到大街上很多年輕男女穿上了短襪或者九分褲,大方地把腳踝露在外面。這種時尚的穿法在中醫看來是很不健康的。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睿介紹說,春季雖然白天氣溫較高,但是早晚氣溫偏低,甚至尚有寒意。寒涼之氣從外露的腳踝進入人體經絡及關節,從而影響健康。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迴圈慢,且足踝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差,如果不注意踝關節的保暖,經過此處的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禁☆經就會受到寒邪的影響,因而影響全身的氣血運行。受涼初期建議晚上在臨睡前用40~45攝氏度的熱水泡泡腳,水量沒過腳踝為宜,不僅能溫暖雙腳,還能消除疲勞、養護陽氣、驅寒強體。
二、露腰臍:寒傷神闕損腎陽
有些年輕人一味追求時尚,在初春時節就偏愛穿短上衣,露出後腰甚至肚臍。腰部為“帶脈”所行之處,又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腎喜溫惡寒,如果這個部位外露,春季早晚時分的寒涼之氣就會由此入侵體內,損傷陽氣,尤其是腎陽。肚臍又叫“神闕”,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較為薄弱的部位,如不加以護衛,受到冷的刺激,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致病菌借此機會興風作浪,引發嘔吐、腹痛、腹瀉等症;女性帶脈受寒還會惹來各種婦科疾病,嚴重者甚至影響生育。
常按摩後腰能起到溫煦腎陽、暢達氣血的作用。具體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長強穴,重複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三、貪吃水果:損傷脾胃陽氣
春季到來,市場上的水果也越來越豐富,加上運輸的快捷與溫室栽培技術的發展,各種反季水果、外地水果已非常普遍。大家都覺得多吃水果對身體好,不過在中醫看來,春季陽氣升發之時大量吃寒涼性質的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荸薺、甜瓜、柚子等,會損傷脾胃陽氣。建議大家吃水果一要注意量,其次是最好選擇當地產的應季水果,可適當吃些味甘性平或偏溫熱的水果。
四、深夜運動:過晚過久易傷陽
天氣漸暖,老年人晚上跳廣場舞的時間加長,都市年輕人流行夜跑、深夜健身房。從中醫角度來說,下午為陽中之陰,人體生物鐘節律多處於下降期,此時鍛煉更為合適;夜晚屬於陰中之陰,鍛煉的時候毛孔張開,容易感受寒涼之氣而傷身。不過,對於白天沒時間鍛煉的人們來說,晚上適當地進行室內鍛煉也未嘗不可,或者是在空氣較好時到戶外鍛煉。只要時間別太晚,一般不超過20點為宜;運動強度不要太大,尤其是春季,讓自己微微出汗即可。這樣的晚上鍛煉儘管比不上白天,但總比長期缺乏運動要好。
#p#副標題#e#
春季養生方法
一、保暖很重要
春天雖然容易肝火旺盛,上火,但是天氣時冷時熱,這時候就不能太早脫下冬衣。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斂收攝,會抑制肝氣的生髮,肝火過旺者可適當吃些酸味的東西,防止肝氣過度發散。而肝陰虛者,應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天氣候多變,忽寒忽暖。因此,不要過早脫棉衣,而應適當“捂”一段時間,以便身體各個器官能夠適應。這樣能防止受涼感冒,從而免除誘發肺氣腫、肺炎、肺心病的危險。
二、要勤於活動
長時間不活動,容易困乏,這時候抵抗力更低,所以要多活動活動。春光明媚,正是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好時光。常到戶外活動,能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蕩滌體內汙氣,增強心、肺功能,能舒適地沐浴和煦陽光,殺死皮膚上的細菌、病毒,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在春天宜多吃些富有營養並且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是儘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雙重作用。
三、忌睡眠過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臥傷氣”。因為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營養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僵硬不舒,身體虧損虛弱。因此,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時就可以了。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間,不要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每天吃幾瓣生大蒜或是在室內薰蒸食醋,均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良效。
春天還是比較感染風寒的,老年人要多注意保暖,不過天氣又是也會較熱,這就需要個人多加保護了,當然適當的運動提高免疫力,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有條件的話也要從飲食上手,預防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