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出發點,養成閱讀習慣,常是家長對孩子的眾多期盼之一,但即便是熟悉閱讀的家長,面對中外浩瀚的繪本,做選擇的時候也難免手足無措。這篇文章從六個方面教會家長選擇好的繪本開始親子共讀,希望對寶爸寶媽們有幫助!
1、圖文相得益彰
對小小孩而言,繪本的故事內容有時還沒能引起他的注意,圖片就已經先抓住寶寶的視線,因此選擇繪本時,可以多觀察繪圖的呈現,比方有些繪本的繪圖呈現比較像“插畫式”,只呈現文字內容,沒有細節的描繪,建議爸媽不如選擇繪圖較具意義的繪本,例如:可補足或延伸文字所述的內容(如:當文字形容喜歡,繪圖卻同時表現角色的滿足感與雀躍;文字只提及“要找媽媽”,繪圖則呈現出角色著急的模樣與場景),或是透過巧妙的繪畫方式,讓孩子可以主動的觀察圖片、對場景有所想像(如:從小鳥俯看的視角看到了什麼或小鳥躲到哪裡了),讓孩子可以從圖文中發揮想像力、培養同理心或增加參與感。
這裡也提醒家長,並非只有精美的圖片才是選擇標的,有時即便是簡單的童趣線條,足夠引起孩子的興趣,都可以列入考量。像這套《小熊寶寶》系列繪本,是日本資深畫家蹲在地上想像自己是個小寶寶畫出來的。 簡單重複的語言、好玩有趣的畫面、生動傳神的形象都能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開發寶寶的智力潛能。
2、避免教科書式的繪本
好的繪本通常在故事的編排上,會透過簡單的圖文來引導孩子思考或留下可以提供親子討論的空間,不會明顯直指對某件事物的是非對錯觀念,例如:雍卡拉森(Jon Klassen)的《這不是我的帽子》,繪本中描述一隻小魚偷了大魚的帽子,但結尾處大魚拿回了帽子,卻沒有特別交代小魚的最後行蹤,這個留白,提供了親子討論的空間與孩子的自由想像,進而讓親子得以一同從中有所省思與發現,而不是直接強調亂拿東西不好、會被懲罰等線性結論。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辨別方式:如果繪本的圖文呈現與教科書相仿,那就可以優先剔除,因為這類教科書式的繪本在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或想像力的啟發上相對較薄弱。
3、家長喜歡
繪本雖然是為了寶寶而挑選,但由於是由家長引導閱讀,建議挑選時也要選擇爸媽自己喜歡的,如果有口碑良好的繪本,但家長自己並不喜歡,那就無需勉強選購,才能確保共讀時的親子同樂。
4、寫實圖片
對於2歲前的寶寶,繪本的呈現通常非常簡單,建議也可以考慮繪畫風格較寫實的繪本,例如:針對動物、植物或昆蟲有真實的描繪,讓寶寶可以從書裡認識真實世界,也讓閱讀更貼近現實經驗。《爺爺一定有辦法》 繪本的圖畫就是寫實風格,細膩地描繪出充滿濃厚人情味的小鎮和約瑟的家庭,不管是人們豐富的表情、傢俱、物品,都非常生動、傳神。
5、多元化的選書
以更開放的角度看待各種不同的繪本。畢竟當我們過於專注某個價值時,很容易忽略其他價值的存在,例如:當家長在某本繪本中沒有發現期望中的教育意義而未列入選購清單時,就可能因此錯過突顯出其他價值或可能引起孩子其他興趣的繪本。例如:若只專注於內容中的教育意涵,可能會忽略繪本中對於情感或想像的詩意表達(繪本的文學價值)與藝術表達(繪本的藝術價值),因此,建議家長在為寶寶選書時,可以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繪本保持彈性,為孩子帶進更多從繪本而來的不同視野。為孩子選擇繪本時,也可以先觀察家中的書櫃,若發現同類型的繪本占了大部分,家長不妨可以嘗試跳脫熟悉的選書風格,為孩子帶進不同風格或不同類型的繪本,讓孩子對於不同類型的繪本有更多的接觸與接納。
與家長經常選擇的故事性繪本不同,《神奇校車》兼具了故事性和科普,是給三歲以上寶寶講解科學知識的不錯選擇,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6、投其所好
當孩子的能力還不足以為自己選書,家長可以觀察寶寶目前最有興趣的是哪些人事物,如果是恐龍,可以多選擇相關的書籍讓孩子深入探索,延伸其目前興趣,同時,不用擔心孩子探索的項目過於單一,家長可以從與恐龍相關的書中挑選呈現不同面向觀點的繪本,如:知識面的科普圖鑒識繪本《生命的故事:演化》、充滿想像力情節的恐龍故事《騎著恐龍去上學》、描述情感故事和愛的意義的宮西達也恐龍系列或描述環保議題的《恐龍與垃圾》等。